至去年进入光伏“寒冬”以来,国际国内陆续有光伏巨头倒下,而先前几家代表性的大厂商们分别为光伏中下游的组件、电池厂商,然而随着“寒风”越吹越大,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光伏设备企业也惨遭厄运,近周德国光伏企业Centrotherm,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太阳能设备商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巨头的倒下也代表太阳能产业在苦熬了长达1年半的寒冬期后,一线设备大厂也难逃举“白旗”的命运。而近期国内市场传出,约有10余家太阳能光伏厂商渐有妥协意愿,计划卖掉厂房内或仍停在海关仓库中的太阳能设备,设备商估算,总计大

首页 > 光伏设备 > 烧结炉及其他 > 市场 > 正文

光伏设备商很脆弱 能否熬过寒冬情绪悲观

2012-07-31 12:09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至去年进入光伏“寒冬”以来,国际国内陆续有光伏巨头倒下,而先前几家代表性的大厂商们分别为光伏中下游的组件、电池厂商,然而随着“寒风”越吹越大,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光伏设备企业也惨遭厄运,近周德国光伏企业Centrotherm,作为全球第二大的太阳能设备商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巨头的倒下也代表太阳能产业在苦熬了长达1年半的寒冬期后,一线设备大厂也难逃举“白旗”的命运。

而近期国内市场传出,约有10余家太阳能光伏厂商渐有妥协意愿,计划卖掉厂房内或仍停在海关仓库中的太阳能设备,设备商估算,总计大约有超过10亿瓦以上的二手新设备将会陆续流入市场,而让这些厂商妥协的主要原因是连续6个季度光伏“寒冬”的洗刷;据设备商指出,有些在仓库内的设备根本还没来得及安装。

不过,光伏设备商坦言,第三季度卖方的态度明显有趋软趋势,但是买卖双方心目中理想的价格仍有差距,所以多数业务仍在谈判中。但卖方出现明显妥协的态度,预估也将成为成交前的一大转机。

国际设备商表示,二手新设备的探寻与购买,也必须考量到设备是否已被质押的问题,这与原厂负债问题有关,有些设备的所有权很可能已经不是原厂拥有,而是贷款的银行等所有,这也影响买方是否得以顺利成交的原因之一,毕竟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况仍不佳,尤其厂商亏损问题仍未解决,这类问题恐怕不少。

复苏无期

业界普遍预测,光伏行业复苏在2014年左右,而设备制造商们的复苏则要更远滞后于光伏电池组件。

陷入困境中的国内光伏设备制造商开始纷纷尝试转型。

据了解,上海汉虹公司就已从此前的单晶炉、多晶炉等光伏设备制造开始向下游延伸,目前已计划生产电池、光伏组件,甚至将对电站进行投资;而国内最大光伏设备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8所,也在去年开始向下游的电池、组件等光伏产品领域涉及,争抢市场。而目前“向下生长”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上游设备商的想法。

“事实上这些从光伏设备商转型而来的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但这些中小厂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却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江苏一家大型光伏电池企业高管对记者说,他表示,在光伏行业,从成本角度来看,除了上游的多晶硅原料制造,一万吨产能与两万吨产能之间有巨大成本差异,但在下游,500兆瓦产能的中小厂与1吉瓦产能的大厂之间,成本差距并不明显。

“有时中小企业的成本还能略低于大厂,因此在价格为王的市场中自然有一席之地。”上述人士表示,他透露说,包括无锡尚德、晶澳等一线大厂,手里基本都握有长单,这些长单每公斤的多晶硅普遍在35美元,而目前国内的现货价格价格已经降到25美元/公斤,而中小企业一般买的都是现货,因此在原料成本上,中小企业反而比大企业占得先机,也因此有了和大企业竞争的资本。

也有一些设备商看好了LED行业的发展,开始转向LED设备的生产,美国的GT Solar公司便开始投入重金进入LED行业,而精工科技一位人士此前也曾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也有计划进入LED高端设备制造,“各地政府都在不余遗力地扶持该产业发展,例如江苏扬州等地甚至对企业采购的高端机器每台补贴1000万元,政府的一掷千金,让LED行业火热,目前来看里面的生意机会远比光伏更大。”

不过在一位晶澳太阳能人士看来,光伏设备制造仍是朝阳行业,目前只是暂时的生存之困。他认为,实际上,随着目前光伏产品的价格战四起,光伏产品的转化率等核心技术已成为众多光伏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成败的关键,也因此,对高端光伏设备的需求反而是上升的。“而且从升级技术,淘汰老化产品来说,每隔三五年都会有次大的更新换代,这些都是高端设备商们的机会。”

“高效低能耗全自动硅单晶炉、吨位级多晶硅铸锭炉、新一代全自动化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设备等高端设备在未来将有大量需求,而低端的光伏设备将被逐渐淘汰出局。”上述人士评价说,他表示,这也意味着国内光伏设备制造商要想活过这个寒冬期,必须在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用新技术来求得生存。

远景虽好,但活在当下却困难重重。据记者了解,在去年上半年行业景气时,众多国内大厂扩张迅速,也都支付定金预购设备,但如今这些设备到港口后,多数企业却已无力提货,其中上海和天津港堆货现象严重,有业界人士估计堆积在港口的设备,已达数吉瓦。

此前,业界普遍预测,光伏行业复苏在2014年左右,而设备制造商们的复苏则要更远滞后于电池组件,未来几年,脆弱的制造商们能否度过煎熬期仍是未知。

链接

设备商们的“寒冬”日子

光伏设备商巨头centrotherm申请破产保护

又一家德国公司已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Centrotherm photovoltaics AG公司宣布,它已经提交了自行行政破产申请。尽管公司事已至此,据报道该公司业务仍然像往常一样继续。

总部位于布劳博伊伦地区的该公司已于昨天向乌尔姆地方法院提交了申请,7月10日启动破产保护程序。这已经是德国第二家光伏企业这样申请破产保护了。此前,Solarwatt曾依据新的重组法,根据德国的第11章的说法—有关公司重组(ESUG)需进一步简化的德国法规(自2012年3月1日起在全国起效)。存在问题的公司必须按此执行。

在发布的声明中,centrotherm表示,它打算继续实施其先前宣布的CT焦点重组计划。同时,破产申请还适用于其附属公司,包括centrotherm 光热解决方案公司和centrotherm SiTec公司。预计centrotherm管理服务公司和centrotherm硅片和组件公司将受累于母公司。而其余子公司没有受到影响,“将如以前会继续运作”。

首席执行官Robert M. Hartung 说:“只要我们仍然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将按照安排继续处理客户的订单,以及偿还供应商。” 然而,该公司增加了始发前提交申请,负债期间不能履行保护程序。据说他们将如他们所说:“虽然如此,作为重组的一部分,他们将尽最大可能协调与债权人的概念”。

为了帮助该公司实现该目标,监事会已于今日委任重组专家和破产律师,Tobias Hoefer进入管理委员会。他说:“鉴于破产保护程序的启动,我明白了我的新角色,作为一个仲裁人要在诉讼中处理好各方涉及到的所有利益。尽管市场严重低迷,但是各方的目标仍然要将centrotherm视为一个完整的公司,并带领其走向一个成功的未来。”

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centrotherm仍将重点放在其核心业务领域,特别是在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机械工程领域。“我们是世界热力设备及相关技术市场的领导者,为了保持我们的技术和竞争力水平,我们必须也将进一步投资在我们擅长的领域,”Hartung继续说。

他补充说,centrotherm看到的是新兴市场,如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高需求”。然而,他说,为了限制风险,在陷入当前情况,公司将贡献自己的专长和产品,作为一个重大项目的技术合作伙伴时”。他进一步指出,公司将作出进一步的能力调整并降低成本。

在三月份,centrotherm首次公布其CT焦点重组计划。当时,该公司表示其目标重点是晶体硅生产。由于该计划,公司调整生产量以适应市场需要,并预计到2012年年中裁员400人。总的来说,centrotherm旨在到2013年底,每年节约2200万欧元。

然后在6月中旬,该公司宣布任命新的首席重组官(CRO)Jan von Schuckmann ,帮助实施公司的重组计划。在同一时间,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委员会成员Hans Autenrieth下台。然而,据认为,他将仍然是centrotherm公司的顾问。

日本光伏设备商NPC拟裁员3成

日本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商NPC 6月29日于日股收盘后发布新闻稿宣布,因欧债危机冲击、加上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对太阳能补助对策的动向不明,导致太阳能电池厂设备投资转趋慎重,拖累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市场规模以超乎想像的速度下滑,同样也拖累该公司订单低于原先先预估值,因此今年度(2011年9月-2012年8)显示本业获利状况的合并营受额自原先预估的盈余6.52亿日元下砍至亏损7.34亿日元,显示最终获利状况的合并纯益也自盈余3.94亿日元下砍至亏损16.58亿日圆,合并营收自170.21亿日元大减40.8%至100.78亿日元。

NPC表示,为了因应低迷的市况,该公司也将采取一连串的“经营合理化”措施,包含(1):将以招募自愿提早退休的方式裁撤约120名员工(招募对象为正式员工及派驻至海外子公司的员工),以截至6月29日为止的员工数(441名)来看,裁员比重达约3成;(2)全体员工将进行减薪措施;(3)删减董事人数,且干部报酬将删减40%。NPC表示,借由实施上述的“经营合理化”措施,预估下年度(2012年9月-2013年8月)将可因此删减5亿日元费用。

欧洲光伏设备商Komax将裁员70人

5月31日,瑞士库迈思Komax控股公司(Dierikon,瑞士)宣布,作为公司结构重组的一部分,其太阳能事业部将裁掉70名员工,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困境。

库迈思太阳能在2012年初聘请的285名工人大多数都位于瑞士以外。该公司表示,从长远来看,太阳能将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尽管公司裁员,但是其产品范围正在进一步的开发并继续加强营销力度。

此外,库迈思也将在6月份推出其迈特科技部门在瑞士的短期工作。

库迈思太阳能将继续在瑞士,法国,美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生产,通过在大约60个国家的子公司和独家代理进行销售和服务支持。

被逼急了的京运通 “翻脸”讨要赛维3亿违约金

向昔日的战略伙伴索要违约金逾3亿元,上市不足一年的京运通这一举动成为近周光伏市场的关注焦点。

此举在外界看来似乎有些“不厚道”,但面对江西赛维与自身愈演愈烈的颓势及不知何时转暖的行业背景,京运通的决绝又似乎是迫不得已。

根据京运通此前所发公告,公司与江西赛维于2008年7月22日签署了《设备采购合同》,约定江西赛维于2010年12月31日前累计采购多晶硅铸锭炉580台。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向江西赛维发货119台,其中2008年发货18台,2009年发货101台,2010年和2011年未发货,剩余合同数量461台,剩余合同金额11.59亿元。截至2011年3月,江西赛维支付完毕剩余461台设备的合同预付款1.14亿元,但截至目前,京运通尚未收到剩余461台多晶硅铸锭炉款项,亦未向江西赛维发货。

而据此前的合同规定,若逾期付款超过两个月,则原合同及原补充协议全部终止履行,江西赛维应在京运通发出《终止履行通知书》后3日内向京运通支付461台设备余下所有未支付部分货款总额30%的违约金,经计算逾3亿元。

“如今江西赛维的情况众所周知,京运通到时候到底能拿到多少赔偿金还真不好说。现在是走法律程序,在我看来,也不能逼得太紧,一旦赛维破产,作为供应商的京运通能拿到钱的可能性就更加渺茫了。”业内一位私募人士称。

曾经亲密无间相互扶持,京运通会公开与江西赛维翻脸其实也为形势所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