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欧洲市场政策变动及不确定性刺激,2012年上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强劲,并为光伏产品出货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受未来市场需求预期下滑以及产业链中上游供应过剩的双重影响,加之美国双反事件对国内市场的打击,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光伏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同时,企业利润快速下滑甚至亏损导致目前整个多晶硅光伏产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阶段。预计下半年多晶硅光伏市场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预期其市场将维持低迷的走势。并受之影响,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也将开始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相信经历过困境的中国多晶硅光伏产业将不断成长、壮大。
上半年,多晶硅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其中多晶硅价格跌幅超过25%,光伏产品价格跌幅在5-15%。
l 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超过16GW,其中1季度的需求量为6.9GW、二季度需求量将超过9GW。虽然欧洲削减光伏补贴的政策使其装机趋向缩减,并导致欧洲所占安装市场的份额减少,但是中美两国下半年需求的爆发,并填补部分亏空,加之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安装量将增加,预计2012年全球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从2011年的28.5GW增加至35GW以上,但是其增长幅度降至20%左右。
l 2012年上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强劲,并为光伏产品出货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下半年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预计多晶硅以及光伏产品的价格将维持在低位。预期未来全球多晶硅产业将继续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多晶硅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势必将一些弱小的企业淘汰,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也将逐步显现。
l 历经2011-2012年多晶硅光伏价格快速下跌之后,目前国内多晶硅光伏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但是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光伏供应量保持增长态势。相比国内供应不减来说,国际倾销加强成为国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预期下半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需求将出现爆发,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将逐步走出困境
l 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十分光明,同时发展光伏产业符合中国国情。鉴于未来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目前在光伏产业所拥有的领先地位,发达国家在整个产业发展中针对多晶硅材料和终端光伏产品对我国进行双重打压,其意图不仅是因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威胁到其发达国家的本土光伏产业发展,更是针对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主导权的争夺。
第一部分 多晶硅光伏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多晶硅光伏产业历经2011年4季度的价格快速下跌之后,2012上半年,总体价格维持继续下跌的走势,但其跌幅有所减缓。尽管年初受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强劲推动,包括进口多晶硅在内的所有光伏产品价格曾一度出现小幅反弹,但在市场供应过剩以及国际多晶硅大量低价倾销的双重打击下,上半年国内光伏产品价格幅度5-15%,而多晶硅价格跌幅超过25%。
据硅业分会统计(见附表1),2012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再次快速下跌并刷新了历史新低,截止上半年底,国内多晶硅主流报价从年初的21-23万元/吨跌至16-17万元/吨(含税),跌幅达到25%。同时,进口多晶硅价格从年初最高点的31.75美元/千克快速下跌至22.96美元/千克,跌幅为27.8%。多晶硅价格的快速下跌也导致国内光伏产品的价格下滑,其中多晶硅硅片的均价从年初1.122美元/片跌至1.064美元/片,跌幅为5%;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分别从0.487美元/瓦和0.955美元/瓦跌至0.467美元/瓦和0.812美元/瓦,其跌幅分别为4.1%和15%。
第二部分 2012年全球多晶硅光伏产业链基本现状及预测
1、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强劲,预期全年增速放缓
据硅业分会估计,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超过16GW,其中1季度的需求量为6.9GW、二季度需求量将超过9GW。虽然欧洲削减光伏补贴的政策使其装机趋向缩减,并导致欧洲所占安装市场的份额减少,但是中美两国下半年需求的爆发,并填补部分亏空,加之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安装量将增加,2012年全球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将稳健增长,预计从2011年的28.5GW增加至35GW以上,但是其增长幅度降至20%左右。由于组件和系统价格的大幅下降,光伏安装市场扩展到了成熟市场以外的地区,因此系统安装的地理分布多样性也是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因素之一。随着光伏行业对成熟市场依赖程度的降低,地理多样化将助推全球光伏安装市场的发展。最终,随着单一国家政策影响的削弱,长期内光伏市场将逐步稳定。
从各国光伏需求分析,在光伏补贴削减政策的影响下,尽管欧洲光伏补贴下降,但是由于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光伏发电项目抢装,导致上半年欧洲地区安装量增加。其中德国原计划最早从4月份起削减光伏补贴20%到40%,以遏制上半年预计出现的抢装潮。但在5月初德国国会上议院的一项投票结果却宣告暂停对太阳能行业的补贴削减议案,这意味着光伏企业将获得至少数月的“宽限期”。估计上半年德国光伏市场的需求量超过5GW,而下半年可能减少至3GW,全年将达8GW以上。同时,在意大利市场, 2011年其安装量达到9GW,超过德国成为当年最大的光伏发电装机国。但是欧债危机以及政府局势变化成为市场在2011年年底萎缩的主要原因,预测2012年意大利市场将出现大幅度萎缩,需求量将下滑至4-5GW的合理水平,上半年的需求估计为3GW左右,其中一季度需求量仅为200MW,而二季度的需求量超过2.5GW。
在欧洲光伏安装量全面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美国以及亚太市场却在快速成长。特别是中国市场,有可能在2012年成为继德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光伏安装国。2012年6月29日,中国“十二五”期间光伏太阳能发电的装机目标确定为21GW。保守预期2012年中国光伏安装量会翻倍至5GW,甚至有望达到6GW。由于上半年国内光伏安装量较少,因此,下半年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将呈现爆发态势。在美国,尽管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导致国内光伏用户成本增加,国家补贴增加,并进一步影响光伏装机量。美国光伏需求并不会因为补贴增加和双反税率而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预计今年美国新增光伏需求量将达到3GW,并集中在下半年爆发。同样在亚太地区的日本和印度市场,在2012年其需求也将迅猛增长,对于印度太阳能光伏行业来讲,上网电价政策固然能够提供行业继续的提振,但是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带来技术的进步。根据印度2003年“电力法”(涉及的重大问题,涉及发电,配电,输电和电力交易的主要法规)规定,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印度政府希望通过JNNSM促进生态可持续增长的同时,解决印度的能源安全挑战问题。JNNSM的目标是在印度通过创建全国各地扩散的政策条件,建立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应用市场。受到印度国家太阳能任务下的新安装量以及各邦政府新政策的激励下,2012年印度的光伏安装量有望达到1GW。在日本市场,福岛核泄漏事件让政府开始更多的关注光伏发电,并给予高额的补贴,预计2012年日本将有3GW的安装量,相比2011年大幅增长150%,其中上半年安装量不足1GW。
2、市场供需矛盾依旧存在,下半年有望得到缓解
2012年上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强劲,并为光伏产品出货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硅业分会估计,上半年全球晶硅电池的产量达到18GW,同比增加30%以上;其中中国国内太阳能电池片的产量达到13GW,占全球总产量的72%左右。同时,全球上半年太阳能多晶硅产量也创纪录达到11.5万吨,不仅同比增加20%以上,环比也增加10%左右。而正是多晶硅供应充足,加之市场价格过低,截止上半年底,多晶硅库存出现一定的增加。初步统计,国内外库存量增加5000吨左右,仅国内库存就增加3000-4000吨左右。
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在中国、美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爆发下,整个多晶硅光伏市场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悲观情绪也逐步转变。预计全年晶硅电池的产量将达到38GW,同比增加11.7%。同时全球太阳能多晶硅的产量也维持14%的增长,达到24万吨。从全年供需角度分析,太阳能多晶硅和晶硅电池的供应量依旧维持过剩的局面,而下半年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在供应过剩的背景下,预计多晶硅以及光伏产品的价格将维持在低位。
3、多晶硅产能扩张依旧,产业格局将发生变化
尽管目前多晶硅光伏产业处于寒冬期,但是全球多晶硅的产能依旧不断的增加。据硅业分会统计,预期2012年底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达到41万吨,较2011年的33万吨产能同比增加24%,其中前十大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将达到32万吨,占其总产能的78%。
同时,从企业的产能、产量的数据来看:2012年年底,中国江苏中能和韩国OCI公司产能将分别达到6.5万吨和6.2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两家多晶硅生产企业,超过德国瓦克公司和美国哈姆洛克公司扩产后5.2万吨和5.9万吨的产能。届时,前四家企业的产能将达到23.8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57.8%,而产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80%以上。同时,中国多晶硅产能的快速增长也正在影响着全球多晶硅产业。截止2011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达到13.4万吨/年,产量达到8万吨,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0%和33%。并且2011年全球前十大多晶硅企业中有四家中国企业。
预期未来全球多晶硅产业将继续大型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中国江苏中能和韩国OCI公司两家后起之秀正在威胁原老牌德国瓦克公司和美国哈姆洛克公司的领先地位。因此在前四大巨头将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势必将一些弱小的企业淘汰,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也将逐步显现。
第三部分、2012年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链现状及预测
1、国内多晶硅光伏市场供应不减
历经2011-2012年多晶硅光伏价格快速下跌之后,目前国内多晶硅光伏已经陷入大规模停产的境地。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已投产多晶硅企业为43家,仅剩7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的企业均已经关闭生产线,即有80%企业已经停产。国内规模最大的四家企业仍在维持生产,但产能利用率也在大幅下降;如果考虑已经关停的企业,国内整个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同时,五成的光伏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其他的三成减产一半,其余的20%处于勉强维持状态。
尽管国内多晶硅光伏企业面临困境,但是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光伏
供应量保持增长态势。据硅业分会统计,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3.8万吨,国内四大巨头的产量已经超过3.3万吨,占国内总产量75%,其中仅中能的产量超过2.5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65%。值得业内关注的是,由于高成本压力,洛阳中硅、新疆特变和四川永祥三家公司在4月份被迫停产检修,目前洛阳中硅和四川永祥已经检修结束,预计下半年将满负荷生产。而在光伏产业链方面,估计上半年国内晶硅电池的产量达到12GW,其中出口达到10GW以上,占比超过80%以上,而国内安装量仅为1.5GW。
2、国际倾销加强,多晶硅国内企业陷入困境
相比国内供应不减来说,国际倾销加强成为国内多晶硅价格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3.4万吨,同比增长32.3%。从分月度数据来看,除4月份之外,1-5月份进口多晶硅数量逐月增加,并在5月份创历史新高达到7896吨。从分国别数据来看,1-5月份从韩国、美国、德国三国进口量占全部进口量的90%,从月度的进口单价来看,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单价逐月下滑,而除去运费,如此低的售价已经形成低价倾销。
以上数据表明,2012年以来,美韩两国正不断的压低价格对中国市场进行低价倾销。而正是国外企业低价倾销,国内多晶硅市场的价格持续下滑,并远远低于大多数国内企业生产成本。而对于维持生产的企业也将面对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局面。以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江苏中能为例:2012年1-5月累计多晶硅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111%;前5个月实现产销率95.6%,国内市场占有率近7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0%。但由于价格严重下跌,在产销量翻倍增长的情况下,只实现销售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17.5%。累计净利润8747万,同比下降95%。
3、下半年国内多晶硅光伏产业将逐步走出困境
根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受欧洲市场抢装的刺激,上半年中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12GW,并且主要产品仍以出口为主,其占比超过80%。而在多晶硅方面,国内的产量为3.8万吨,估计进口多晶硅数量超过4万吨。整个产业链供应依旧维持过剩局面。预期下半年,欧洲市场需求量将有所减缓,而中国市场、美国市场以及亚太市场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态势,需求从欧洲市场逐步转移。因此对于国内光伏企业来说,下半年市场需求将好于上半年。预期下半年国内晶硅电池的产量将突破14GW,出口的份额依旧维持在10GW,更多的电池片将用于国内市场。受之影响,预计下半年国内多晶硅的产量将高于上半年,达到4.5万吨,而进口多晶硅也预计维持在4万吨。
从国内多晶硅供需平衡可以看出,上半年多晶硅供应过剩0.6万吨,而预计下半年过剩仅为0.1万吨,下半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但是在国外倾销下,多晶硅市场价格反弹的空间有限,预期将维持在20万元/吨以下。在市场售价低于成本的情况,国内众多停产的企业恢复生产可能性极小,因此国内多晶硅的市场更多是中能、中硅、赛维、大全、亚硅等几大巨头对抗国际低价倾销的资源,其中预期2012年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中能产量可能突破5万吨,占国内产量的60%以上。
第四部分、对我国多晶硅产业长期发展的看法
1、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与其他能源成本相比,暂不具优势,但我们要看到它的成本下降速度和带来的社会效益。按照我国工信部发布的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发电成本降到0.8元/千瓦时,逐步接近用电价格,实际上,这一目标今年就可实现。如果考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风力发电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核电的安全性以及计算环境恢复的成本、提高矿山安全保护所需的成本、矿工伤亡的赔偿成本等等,那么太阳能未来的应用发展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估计。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选产业,特别是日本地震发生核泄漏之后,光伏发电成为新能源产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包括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将2020年光伏发电的目标翻番甚至提高更多。原计划在2020年全球实现光伏发电达到200GW,调整之后,该目标达到500-1000GW,未来全球光伏发电的前景依然光明。
2010-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地区和美国光伏发电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幅度出现明显下滑。2011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在欧洲债务危机缠身的情况下仍为28.5GW,同比增幅降至54%;而到2012年,预测全球光伏安装量将达到35GW,同比增幅进一步减缓为22%。但是我们认为2013年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光伏新能源产业作为拉动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将再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将达到60GW,同期全球电池产量和多晶硅消费量将分别达到70GW和43万吨,其中中国电池产量和多晶硅消费量分别为55GW和31万吨,各占全球总量的78.6%和72.1%。
2、发展光伏产业符合中国国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长期以来,国外多晶硅巨头企业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多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快速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使我国先进太阳能级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发展光伏产业符合中国国情。整个光伏产业链中除了多晶硅是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外,它的中下游切片、电池片、光伏电池组件、电站安装都是虽然技术、资本要求高,但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大量技术劳动力,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据测算,从多晶硅、切片、电池片、组件到电站,每吉瓦安装量能吸纳就业一万人以上(不包括为产业链配套的辅料、配件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但是在整个多晶硅光伏制造产业链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约在5%左右。
3、对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主导权的争夺
鉴于未来光伏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目前在光伏产业所拥有的领先地位,发达国家在整个产业发展中针对多晶硅材料和终端光伏产品对我国进行双重打压,其意图不仅是因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已经威胁到其发达国家的本土光伏产业发展,更是针对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主导权的争夺。发达国家希望通过贸易战的方式将我国刚刚起步的多晶硅光伏产业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光伏产业制造大国,应抓住机遇尽快向制造强国转变。而在这转变过程中,多晶硅材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我国规模庞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没有足够规模的多晶硅产业作为依托和支撑,其发展将会再度陷入受制于人的局面,好比当前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国际铁矿石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