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利协鑫、大全、赛维、中硅联手打响反击美光伏产业第一枪
RenewableEnergyWorld近日报道,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保利协鑫(GCL-PolyEnergyHoldings)和大全新能源(DaqoNewEnergyCorp.)请求中国商务部(MOFCOM)也像上个月美国商务部对亚洲光伏生产商所做的那样向美国生产商施压。

为避免使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中国商务部(MOFCOM)在此事上的态度非常慎重。有关人士称商务部尚未受理此案。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申请确已提交,但尚未正式受理。”她同时透露:“包括保利协鑫、赛维LDK、大全新能源、中硅高科等大一点的光伏企业都已参与到此次申请中。”
BloombergNewEnergyFinance北京分社报道,中美贸易战促使亚洲国家在2012年第一季度采购多晶硅26,000吨。美国占进口量的44.3%,价值7.3亿美元。
据贸易组织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称,国内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每千克达到了28美元之多,而国际价格仅为26美元。
高宏玲被《每日经济新闻》发生了被认为是报复性措施的行动。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称美国的反补贴关税措施使中国低价出售了73亿美元的商品,其中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
美国关税和边境保护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进口关税。去年美国太阳能生产联盟(CoalitionforAmericanSolarManufacturing,CASM)发动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运动,称四月进口下降66%,价值7070万美元。相比之下,上个月的为2.06亿美元。多晶硅价格大跌,因为输出容量飞升,尤其中国。NewEnergyFinance称,全球年产量几乎达300,000吨,至少25%来自中国生产商。有色金属协会分析师XieChen表示,来自国外的竞争迫使某些中国光伏生产商停产。
保利协鑫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每年平均产量为65000吨。该企业最近宣布在中国兴建光伏发电厂。这家香港公司最近计划向下游移动,同江苏聚能硅业和顺风光电国际在中国和欧洲合作项目。
相关新闻:保利协鑫、大全、赛维、中硅联手打响反击美光伏产业第一枪
二、光伏逆变器商迈士通猝死真相:10亿巨债压垮企业家
进入台风季,酷热与阵雨交替控制着海岛。6月15日午后,一阵豪雨突至,连日来累积的酷暑稍歇。
厦门,喜来登酒店。十多位民间债权人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躁与怒火,陆续在各自的控告书上签字,这些文件指向厦门迈士通集团总裁赵剑青涉嫌“抽逃出资”和“集资诈骗”两宗罪。之后,他们一同前往厦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
如果不是在四川乐山被抓,赵剑青,这位闽川两地明星企业家一手缔造的“中国民企自发研制首架无人机”神话或将继续被传颂。
横跨两地,包括光伏产业等四大高科技产业集群、六大产业基地的愿景覆灭,包括近6亿元民间借贷在内的累计超过10亿的巨额债务惊天浮现。
至今,仍有不少当事人沉浸在迈士通描绘的“高科技项目-土地-银行贷款-扩张上市”美丽神话中,不愿意正视赵剑青沦陷的根本原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赴四川和福建进行调查,试图还原这家被捧上天、又被狠狠地摔到地下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盛衰真相。
NPST(NewPowerScienceTechnology)——迈士通能源技术产业群,坐落于厦门火炬园基地。NPST致力于能源电气的技术的研究,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现代化产业群,开发的产品涉及新能源应用的多个领域,主要产品有光伏接线盒、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灯套件、光伏并网逆变器、风光互补路灯、太阳能路灯等,其中光伏并网逆变器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施工经验。”
相关新闻:光伏逆变器商迈士通猝死真相:10亿巨债压垮企业家
三、一季度光伏企业财报亏损排名
截止2012年6月27日,尚德、英利、赛维等光伏企业相继发布了2012年度第一季度的财报。受光伏市场的低迷态势影响,众光伏企业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跌”声一片。现将第一季度各光伏企业亏损情况汇总如下:
第11位:中电光伏亏损9.6(百万美元)
第10位:大全亏损13(百万美元)
大全新能源公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多晶硅出货量964吨,营收3400万,净亏损1370万美元。
2012年第一季度财务和运营亮点:多晶硅出货量约为964吨;光伏组件出货量2.3MW;硅片出货量23.4MW。另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了2.4MW的光伏组件生产外包服务;营收340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38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8730万美元;毛亏损为110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毛亏损11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毛利润4450万美元;毛利率为负32.2%,上一季度为负29.3%,去年同期为正的51%。扣除160万美元的库存减记,毛利率为负27.5%;运营亏损121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运营亏损49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运营收益4350万美元;运营利率为负35.5%,上一季度为负130.4%,去年同期为正49.8%;净亏损为1370万美元,上一季度为亏损394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净收益3500万美元;稀释后每ADS亏损0.39美元,上一季度为亏损1.12美元,去年同期为盈利0.99美元。
第9位:阿特斯亏损21(百万美元)
基于当前市场定价,阿特斯太阳能处于相对有利位置。最近的价格趋势表明硅片的价格已经打折,而阿特斯大部分的采购项目就是硅片。近期现货市场的价格对于阿特斯而言,是有益的,尽管这种益处并非可持续的。
与其他分析师不同,我对于阿特斯的预测并非源于该企业的管理层之词,而是基于市场因素以及已经公布的结果推测得来的。
我已经预测了阿特斯2012Q1的财报数据。大多数运营数据排除了为公布的非运营性收益与经过开支。非运营性项目在目前快速发展的光伏业成为可能。
相关新闻:一季度光伏企业财报亏损排名
四、赛维LDK人员大规模流失政府成立帮扶小组
赛维LDK从2005年成立,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仅两年多的时间,便创造了中国企业赴美IPO融资额纪录,公司创始人彭小峰也以400亿元身家超越尚德的施正荣,成为中国能源业首富。
此后3年,赛维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商,并不断向光伏产业上下游拓展。上至上游的硅料硅片,下至下游的系统安装,以及中间环节的电池及组件,赛维的触角触及光伏领域几乎每个端口。一个“垂直一体化”的光伏帝国正在冉冉升起。
数年间,赛维先后在南昌、合肥、苏州等地投资建设多晶硅电池及组件,2011年12月,又在内蒙古投资100亿元建多晶硅料基地。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赛维此前的无限风光似乎一夜间变成了无休止的噩梦。
2011年第三季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暴跌。头顶“光速发展”、“能源巨头”等光环赛维陷入连续亏损。“巨亏”、“人员流失”、“欠薪”、“破产”等一系列阴影横亘在赛维的前行之路上。
年报显示,赛维2011全年亏损54.48亿元,流动资产182.95亿人民币,流动负债达236.35亿元人民币,负债率高达86%。无锡尚德去年四季度负债率79%,天合光能负债率60%,英利新能源负债率74.3%,均远低于赛维。
“当然那些公司情况也很不好,但赛维的负债率远高于其他几个同行业公司。”某光伏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肢端肥大,不禁风雨”——光伏行业一家企业高管用“患了巨人症”这一比喻形容当下的赛维。
“公司到现在还没有发4月份工资,你觉得它还能撑得住吗?有什么打算?”
“很悬,现在光伏业这么不景气。要再不发钱,我就准备走人,另找工作。”
相关新闻:赛维LDK人员大规模流失政府成立帮扶小组
五、【观察】中国光伏企业及从业人员现状“悲惨”
短短数年时间,中国光伏产业已从风光无限滑落到神采黯淡。如今,频频曝出的项目停产、企业巨亏、大幅裁员,已令全行业深深感到寒冬的冷酷。
5月底,中金公司发布的光伏研报称,“目前光伏企业开工率尚可,无奈利润率低,基本不赚钱,而欧洲市场即将衰退,下半年中美日三国增长难补窟窿。”
办公室做3天休息4天,工厂做3天休息9天上半年月工资15000元,下半年只有2000元
大面积停产已成为普遍现象
“事实上,早在去年光伏行业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市场萎靡预兆了。”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裁朱国英认为,国内光伏企业盲目扩张是导致目前国内产能过剩,库存量过多,中小企业大面积减产停产的重要因素。
去年,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而同时,产能严重过剩在国内光伏行业中也早已不是新闻。但是去年,依然有大量资本涌入光伏产业,不少企业甚至没有接到订单就已经夜以继日地生产了。
“企业领头人不能像农民种地一样,仅因为去年青菜销量好今年就拼命种青菜,要学会抬头看路,在有所行动前,至少先冷静分析一下这个行业未来3-5年的发展前景。”她说,除此之外,95%的市场依赖海外,使得我国的光伏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减弱。
“我国的光伏产业很大程度上只能称为制造业,因为缺乏技术,投资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浙江天堂硅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赵先生表示,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光伏行业在这次危机中最吃亏的地方。对现在的中小企业而言,缺乏技术再加上订单价格过低使它们难以盈利,因为国外买家一方面要求他们提供和知名公司同样的大功率组件,另一方面却将价格一降再降。而一些龙头企业基于品牌优势、市场全面布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能优势,仍有机会较好地发展。
相关新闻:【观察】中国光伏企业及从业人员现状“悲惨”
六、英利:光伏逆势扩张的不确定性
在推迟了数月之后,英利绿色能源全资子公司即其光伏业务的运营主体——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利中国”)15亿元的中期票据最终得以成功发行。
一纸发债公告,显露出了英利逆势而上的决心。
根据此次募集的资金用途,其中的9亿元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也即用于英利中国本部的二期、三期以及保定中泰新能源的电池产业链项目。
英利近几年的规划显示,通过上述在建项目的实施,最终将形成保定、海南、天津、衡水等主要生产基地。
英利绿色能源财务总监李宗炜对外透露,英利2012年的销售目标是3GW。此次发债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的债务结构,增加现金流,以便待下半年光伏市场好转时可以抢得先机。
但其大规模光伏项目逆势而上的背后,却是并不乐观的资金状况。
英利中国稍早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其资产负债率为86%。而其最新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财务简报则显示,资产负债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77%。作为母公司的英利绿色能源今年一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也达到了76%。
稍微乐观的,是其较强的融资能力。在今年一季度中,在经营、投资活动现金流均为净流出的情况下,英利中国融资活动获取的现金流净额仍高达10.69亿元,这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24.01亿元。
相关新闻:英利:光伏逆势扩张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