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光伏系统中蓄电池是用来储存电能的部件。在蓄电池中,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这就是蓄电池充电的过程;当太阳能电池给蓄电池充电完毕,负载开始用电的时候,蓄电池中的化学能就开始转换为电能,这就是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目前在光伏系统中常用的蓄电池基本上是密封铅酸蓄电池。为什么?因为这种电池非常便宜。但是,因为这种电池是密封免维护的,与以往的开口式铅酸蓄电池相比,不能人工加水、加酸并在线测试电池电解液的温度、比重、电压来切实维护,所以这种铅酸密封免维蓄电池对充电制度和放电制度要求极为精细严格,再也不能用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简单充放电方法来管理蓄电池了,所以现在蓄电池技术专家们已经研究出更加科学安全的充放电制度来,比如PWM(脉宽调制)充电技术,就非常好,而且充放电控制器也嵌入了单片计算机系统对受控蓄电池组进行严密监控。有关控制器的知识将在下一章中介绍。
蓄电池是光伏系统中的最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为什么?因为蓄电池这东西太娇气、太娇贵。稍微使用不当,它都要完蛋。如果储能部件坏掉了,光伏系统还能正常工作吗?显然不能。因为太阳能电池(目前)的光电转换效率太低了,根本不可能象火电厂的发电机组一样在线直供。什么时候光电转换效率能提高到85%了,什么时候才可以设想太阳能电池的在线直供。那么目前这个状况我们只能是好好设计、好好使用、好好保养蓄电池。不要让其过充电,也别让它过放电,也不要让它天天欠充电。过充电的危害是使蓄电池失水,因为过充态会使蓄电池过多释气,严重时会发生水的电解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失水后电解液浓度变高、温度升高,电极电压进一步上升,从而加速电池的失水。进入恶性循环后,电池很快就会完蛋。
与过充危害相类似的还有蓄电池的“热失控”现象,这也是一大危害,“热失控”也是由于充电电压过高引起的。可见过充电是铅酸蓄电池的致命杀手。欠充或过放则会使蓄电池电解液中的纯硫酸盐化,负极板生成粗大难溶的硫酸盐,电解液中活性物质降低,电池容量自然变小。使用中会感觉电池充电时很快就满了,但是用电时很快就放空了,根本无法正常使用。一、蓄电池的分类知识
1、蓄电池按放电时间的不同的分类,一般分为五大类:
(1)放电时间T<10S钟的,一般是启动用蓄电池;
(2)放电时间T=40~45min(分钟)的,一般为UPS用蓄电池;
(3)放电时间T=1~3h(小时)的,一般为通信电源机房备用蓄电池;
(4)放电时间T=4~20h(小时)的,可以做为光伏系统用蓄电池;
(5)放电时间T>20h(小时)的,一般为牵引类蓄电池。
可见,光伏用蓄电池应以“日”(24小时)做为充放电周期,也就是说光伏蓄电池是按“天”循环使用的蓄电池。实际上光伏系统用蓄电池也只能是按天循环使用的,因为只有白天能充电,晚上不能充电只能放电。
1、常用蓄电池型号中的符号含义说明
铅酸蓄电池型号中经常出现的字母有以下几个,说明如下:Q——起动用;J——胶体电池;例如:某铅酸蓄电池型号规格为GFM12V100AH,意为:固定(即非车船用移动型的)阀控式密封免维铅酸蓄电池。
二、光伏用蓄电池与通信机房用蓄电池的区别
G——固定型;FM——阀控免维;
光伏用蓄电池是白天充电夜晚放电。这与第三类通信机房用蓄电池是有所不同的。通信机房用蓄电池一般是处于浮充使用的。所谓浮充使用,就是蓄电池组不是做为主用电源,而是仅仅作为市电备用电源使用,所以浮充蓄电池组始终与负载保持着物理连接。同时,蓄电池组也与直流配电柜始终保持着物理连接,直流控制柜不但给负载供着电,同时,还在给与负载连接的蓄电池组以小电压小电流充着电,三者靠可控硅自动切换,一旦市电停电,直流控制柜停止供电,蓄电池电力无缝接续。实际上,通信用电都属于一级用电类别,是不允许停电的,尤其是铁路通信用电,不但有一级市电供电,还配备有铁路专线供电作为保障,根本就不可能停电。
我在铁路通信行业工作过六年,基本上没遇到过机房停电的事故(铁路通信机房停电,属于重大责任事故)。那么,蓄电池平时几乎不放电,所以也只能是浮充。那既然不放电,电池始终是满的,为什么还要浮充?就是因为电池静置时会有很微小的自放电现象,同时,因为通信电源机房用电池几乎都选用2V大容量(3000AH上下)蓄电池,24节蓄电池串联构成48VDC(通信设备按GB规定全部使用-48VDC,这也是世界通行标准)后,还要两组并联用以倍增蓄电池容量。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微小环流问题。
如果不充电,时间久了,蓄电池电压会下降不说,还会出现电池单体“激进”和“落后”现象,那这种单体的不一致性,对全体蓄电池来说是一种危险因素。所以,即便蓄电池不放电,平时也要浮充电。所谓“浮”,是个很形象生动的比喻,假如将蓄电池的标称电压2V视为水面的话,充电电压始终以略微高一点的恒定电压(一般为2.15V~2.250V)充电,看起来充电电压就象是水面上漂浮的冰块一样。无人值守的通信电源机房偶尔也会发生停电事故,一般也都是因雷击、失火、发大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市电一停,蓄电池组立即投入工作,但能工作多久呢?只能工作1~3个小时。其放电深度是很浅的。这期间动力系统配备的远程自动监控系统会向中心机房发出停电报警,值班员会立刻汇知维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启动备用柴油发电机,等待抢修。柴油发电机启动后,蓄电池自动离线。
如果这3个小时内既不恢复供电也不启动柴油发电机、此外负载系统又不具备“二次掉电保护”功能,那蓄电池组肯定要放亏了。联通和铁通因管理疏忽经常出这样的事故。可见通信机房蓄电池在电力配供系统中起到的仅仅是停电供电衔接作用,这与光伏系统用蓄电池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为光伏系统配备蓄电池,一定要采用那种可循环使用的蓄电池,千万不能用浮充使用的蓄电池取而代之,否则,光伏系统的配置设计就是个失败的设计。说明:0~T1,是蓄电池处于浮充平台阶段;T1~T2,是市电停电后蓄电池组的放电过程,一般放电时间1~3小时;T2~T3,是市电恢复供电后对蓄电池组的充电过程(直充);T3~T4,又进入浮充平台区;T4~T6,又一次停电造成的充放电循环;T3~T4的平台期可能几天、几个月,也可能很长甚至一年也不停一次电。
四、铅酸蓄电池反应方程式
光伏工程技术人员应该了解铅酸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最起码要知道:1、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是什么物质构成的,电解液中的活性物质有哪些;2、放电过程是什么物质生成了什么物质,充电过程是什么物质生成了什么物质;3、充放电过程中除了正反应还有哪些副反应发生,副反应会造成什么危害。铅酸蓄电池典型的电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充电过程中的副反应都是不应该有的。这两个副反应不是因为过充造成的,而是因为低温下充电不足造成的。低温下使蓄电池长期处于欠充状态对蓄电池的损害不亚与过充!所以在进行光伏系统配置设计时宁可把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得大一些,也不能让蓄电池天天“吃不饱”!从以上电化学反应式可知,蓄电池充电过程是电化学还原反应,电解液中的活性物质纯硫酸浓度增加,即活性物质被还原;蓄电池放电过程是电化学的氧化反应,电解液中的硫酸被消耗,致使活性物质浓度减小,当小到一定程度时蓄电池也就到了终止电压点了,应停止放电。
五、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点电压
1、直充保护点电压:直充也叫急充,属于快速充电,一般都是在蓄电池电压较低的时候用大电流和相对高电压对蓄电池充电,但是,有个控制点,也叫保护点,就是上表中的数值,当充电时蓄电池端电压高于这些保护值时,应停止直充。直充保护点电压一般也是“过充保护点”电压,充电时蓄电池端电压不能高于这个保护点,否则会造成过充电,对蓄电池是有损害的。
2、均充控制点电压:直充结束后,蓄电池一般会被充放电控制器静置一段时间,让其电压自然下落,当下落到“恢复电压”值时,会进入均充状态。为什么要设计均充?就是当直充完毕之后,可能会有个别电池“落后”(端电压相对偏低),为了将这些个别分子拉回来,使所有的电池端电压具有均匀一致性,所以就要以高电压配以适中的电流再充那么一小会,可见所谓均充,也就是“均衡充电”。均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几分钟~十几分钟,时间设定太长反而有害。对配备一块两块蓄电池的小型系统而言,均充意义不大。所以,路灯控制器一般不设均充,只有两个阶段。
3、浮充控制点电压:一般是均充完毕后,蓄电池也被静置一段时间,使其端电压自然下落,当下落至“维护电压”点(见上表)时,就进入浮充状态,目前均采用PWM(既脉宽调制)方式,类似于“涓流充电”(即小电流充电),电池电压一低就充上一点,一低就充上一点,一股一股地来,以免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这对蓄电池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因为电池内部温度对充放电的影响很大。其实PWM方式主要是为了稳定蓄电池端电压而设计的,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来减小蓄电池充电电流。这是非常科学的充电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充电后期、蓄电池的剩余电容量(SOC)>80%时,就必须减小充电电流,以防止因过充电而过多释气(氧气、氢气和酸气)。
4、过放保护终止电压:这比较好理解。蓄电池放电不能低于这个值,这是国标的规定。蓄电池厂家虽然也有自己的保护参数(企标或行标),但最终还是要向国标靠拢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将12V电池过放保护点电压人为加上0.3v作为温度补偿或控制电路的零点漂移校正,这样12V电池的过放保护点电压即为:11.10v,那么24V系统的过放保护点电压就为22.20V。目前很多生产充放电控制器的厂家都采用22.2v(24v系统)标准。
六、铅酸蓄电池使用环境
阀控式免维铅酸蓄电池的使用环境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使用环境要通风良好,坚决不能使电池工作在密闭容器中。以往这种密闭用法已发生过剧烈爆炸。第二就是温度不要低于-8℃,温度过低会使蓄电池变得很迟钝,充电接受能力大幅度下降,充也充不进去;此外放电深度也大受影响,根本达不到通常的要求。温度对蓄电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当温度升高时,要适当减少蓄电池充电保护电压;反之,当温度降低时,要适当增加充电保护电压。对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尤其如此。典型的温度补偿系数为-5mV~-3mV/℃。这个补偿在充放电控制器里面就考虑了,所以为了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必须将温度检测探头安装在蓄电池身上,好让控制器自动进行温度补偿计算。具体的安装方法:将温度探头贴装在某节电池的侧面中间位置。
七、小结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中。
其优点是:
1、在充电时正极板上产生的氧气在负极板上遇氢气可还原为水,这样就实现了再化合,因而可以免维;1、高倍率放电性能良好。能以3倍率~5倍率甚至9~10倍率放电;
2、电化学转换效率高,单格电池电压最高,可达2.2V;
3、易于浮充及循环使用,没有“记忆效应”;
4、高低温性能较好;
5、价格便宜。
其缺点是:
1、必须严格控制充放电制度,因而对充放电控制器的要求非常高,最好是采用微处理器对充电电流和放电电压甚至是SOC(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直白了说就是剩余容量)进行精密监测,从而更加准确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要求高了实际上很难能达到,控制器做得最好最认真的还得是德国产品,但是德国的产品价格很高,难以长期大量推广;
2、一旦过放或经常欠充,会导致电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从而容量降低;
3、由于使用不当可能有氢气析出,所以有爆炸的危险。总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比较适合光伏系统工程配备。但是要设计合理,维护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