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至18日,索日新能源携新品亮相于SNEC(2012)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索日新能源是中国太阳能发电领域发展迅速的制造商之一,自2005年成立以来,先后通过了TUV、IEC61215、IEC61730、CE和美国UL等国际光伏产品顶级认证,此外,索日还于今年5月份通过了日本JET-PVM认证,这表明索日产品已走上国际标准化舞台。
面对美方最近出台的对华太阳能反倾销政策,索日作为被策反中国企业之一,会有哪些应对措施?对于今后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索日又有哪些独到见解?展会现场,索日新能源董事长吴海滨接受了solarF阳光网独家采访,并对以上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下为采访实录。
3月19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认定中国涉案企业存在2.9%至4.73%不等的补贴幅度。作为此次被美国“双反”调查的光伏企业之一,索日新能源将受到哪些影响?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上已公布的反倾销税,产品出口到美国还有没有利润可赚?
吴海滨:首先,美国采取这一措施,对中国光伏企业肯定是不利的,对索日也是一样。但是,索日对美国的出口量并不很大,这使得索日收到的影响相对来说小一些。索日现在将目光放在一些新型的市场上,如南非、日本、东南亚、泰国等等。至于反倾销税,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中国光伏企业是不利的,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实际上,在国内众多光伏企业互相竞争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已经无利可图了,我们常常是“自己把自己打死”。因此,这次美国采取反倾销政策,很可能会逼着国内企业上涨产品价格,从而增加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这一点来说,这次出台反倾销税,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2011年,索日曾表示将在今年进军日本,作为一个比较封闭的市场,索日在开拓日本市场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迄今又获得了哪些成绩?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吴海滨:其实,索日早在3年前就已经进军日本市场,但之前在日本市场所占的份额是非常小的。迄今为止,中国的光伏企业中,2012年只有索日一家拿到了日本JET-PVM认证,并且索日已经开始着手到日本合资建立太阳能发电工厂了。在日本开拓市场,有两条路,第一是卖组件,第二是建造电站。实际上,在日本建造电站,电费是非常可观的,初步定在了42日元每瓦。在北方城市建造电站,还可以取得当地政府10%的补贴。此外,日本的一些大企业,如丰田公司,已开始与索日合作了。因此,对日本市场我是非常看好的,加上3年的品牌推广基础,索日在日本市场也非常有优势,所以,我对日本市场非常有信心。
据了解,索日90%以上的产品主要是出口,但是在欧洲主要市场装机量萎缩和美国“双反”影响的背景下,加之日本市场比较封闭,门槛也比较高,索日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呢?
吴海滨:首先来讲一下关于日本的问题。日本市场门槛的确非常高,如果没有JET-PVM认证,企业是没办法进入政府工程的。但是,我们索日已经拥有这一认证,因此,门槛问题对索日已经造不成任何影响了。现在,对于日本市场,索日需要做的只是:将产品质量做好、推广市场并找到合适的用户。
至于欧洲市场,的确索日90%的产品还是靠出口的。但是,我们出口的量并不大,只有200MW到300MW,客户群有二十几个,并且相对分散,索日并没有捆绑在某几个客户身上,这样,索日在欧洲市场的业务量也是非常饱和的。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利润空间不大。因此,这次双反对中国企业来讲也是一个机会,因为很可能使中国企业被迫上调价格。
目前,索日的实际利用产能是多少?产能利用率是多少?
吴海滨:目前,索日在上海的生产基地共拥有12条生产线,实际产能已达到300MW。至于产能利用率,估计已达到90%以上。
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公司有没有考虑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针对《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到的扶优扶强、重点支持,通过淘汰、并购中小光伏企业形成行业的整合,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吴海滨:说到国内市场,公司并不是没有考虑开发国内市场。但相对来讲,除非与央企、国企合作,否则,国内市场是相当难做的。但尽管如此,索日仍旧选择了几家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如新疆特变,去年我们为其在连云港安装了一个3.24MW的电站,现在已经并网发电了。这个电站运作非常好,特变希望与索日加大合作。除此以外,索日与国电也有一些合作。但是,由于担心企业会被压垮,索日在国内并不计划大幅度加大装机量。[page]
接下来咱们关注一下基层员工的情况。行业的低迷往往导致人才的大规模流动,包括First Solar、SunPower、REC、赛维LDK和阿特斯阳光电力在内的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都宣布将进行裁员,能不能介绍一下索日在这方面的情况?
吴海滨:索日现在的员工状况是非常稳定的。我们不但不会裁员,还计划继续招聘更多员工。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在上海增建工程,因此不会裁减员工。至于台州,由于我们的生产基地就在市区,环境非常好,生活很方便,待遇也不低,加上劳动强度也不大,员工都非常乐意留在索日。所以,与其它企业相比,索日在基层员工方面还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这种大规模的洗牌当中存活下来、做大做强,而不被淘汰,企业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实力?或者说,索日具有哪些优势能助其在这波整合潮中存活下来?
吴海滨:对于这个问题,我总结以下几点。首先来讲,在这场大规模洗牌当中,索日是不会垮下去的,要垮也是大企业先垮下去,因为公司还是有一定的资金资源在的,加上索日是中小型企业,这方面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其次,在成本方面,大企业绝对不能控制索日的成本,再加上我们在电池功率方面绝对是国内企业中的佼佼者,因此,在这场风波中站稳脚步,索日是有一定优势的。最后,谈到索日现存的劣势,那就是品牌方面的问题了。现在索日在国内的品牌还不够大,品牌推广做的还不够。但可喜的是,随着近几年索日的不断努力,品牌已经开始逐步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