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刚刚起步的光伏行业更濒危境。在信贷紧缩,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面临财务困难的光伏企业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破产。一、Solyndra:靠山靠不住北京时间2011年9月1日,路透社头条刊文披露加州佛利蒙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yndra公司宣布破产。受来自低成本的中国同行的竞争压力影响,该公司将停止业务运营,并申请破产保护。背后有政府撑腰的美国太阳能业Solyndra也会破产,对整体产业无疑是一记重击。业界执牛耳地位的FirstSolar,其股价在Solyndra于8月31日破产后,便大跌25%。ETFGuggenhei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盘点在光伏严寒中倒下的老牌光伏企业

2012-05-28 10:00 来源: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刚刚起步的光伏行业更濒危境。在信贷紧缩,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面临财务困难的光伏企业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破产。

一、Solyndra:靠山靠不住

北京时间2011年9月1日,路透社头条刊文披露加州佛利蒙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yndra公司宣布破产。受来自低成本的中国同行的竞争压力影响,该公司将停止业务运营,并申请破产保护。

背后有政府撑腰的美国太阳能业Solyndra也会破产,对整体产业无疑是一记重击。业界执牛耳地位的FirstSolar,其股价在Solyndra于8月31日破产后,便大跌25%。ETFGuggenheimSolar,价格跌掉了34%。几只中国太阳能光伏概念股如晶科、天合,股价都砍半。

索林佐(Solyndra)公司是一家专业商用屋顶太阳能系统制造商,以技术领先、设计新颖著称。2009年,美国能源部向索林佐(Solyndra)提供了高达5.27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业内新星。《纽约时报》称之为“政策制定者的甜心”、“风投的宠儿”。破产前索林佐(Solyndra)拿到的风险投资累计超过1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因此称其为“美国有史以来资金最为充裕的新兴企业之一”。它的破产则制造了“美国风投行业最大挫败”。

去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曾专门拜访索林佐(Solyndra),并对该公司产品设计赞不绝口,称其是“保证美国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引擎”。而现在美国《大西洋月刊》称,该公司的陨落让奥巴马的溢美之词显得无比愚蠢,并预言美国太阳能企业走下坡路已成大势之趋。

Solyndra的破产,显示了太阳能光伏这个仍处青黄阶段的新兴产业的风险有偏高。就算Solyndra按照美国公司法第11章申请了破产保护,也于事无补。太阳能业的情况是供给过剩引发的价格下挫。在其他能源价格仍能为消费者接受的情况下,太阳能产业想找到着力点确实有其难度。

加州绿色企业和环境联盟成员乔布斯把Solyndra公司丑闻透明化的提议使得这场争论引发了国会内部听证会以及共和党对奥巴马政府的广泛指责,使得本已深陷寒冬的光伏产业再遭一瓢冷水,美国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美好设想恐怕也要因此大打折扣。

然而,越是混乱的时候,越是要保持理性,因为固有的规则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优胜劣汰从来就是企业的生存法则。更要看到光伏产品的成本仍然保持快速下降的趋势。日本311强震掀起的反核浪潮,让市场看好安全洁净能源,从而炒热太阳能股或许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浪潮,但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不应该只盯着一个公司的失利,而应该看到更大的成功。

二、SpectraWatt和EvergreenSolar:难兄难弟

2011年8月15日,亏损连连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EvergreenSolar公司周宣布已经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条款申请破产,拍卖位于马萨诸塞州戴文思的光伏太阳能晶片、电池、电池板工厂及位于密歇根州米德兰的硅芯工厂,包括这两座工厂的房地产以及所有用于将太阳能晶片制成太阳能电池板的相关资产,以偿还债权人4.856亿美元的债务。

Evergreen公司表示将在美国和欧洲削减65个工作岗位,以为破产申请进行整顿活动。公司还透露,整顿活动还将包括停止其再米德兰的单纤维工厂的运营。

但Evergreen公司称希望其在中国武汉的工厂将不会受到影响,不过这也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与中国投资者对于企业运营的讨论结果,以及资金来源,还有工厂新项目晶片技术的产业水平如何。Evergreen公司称正在考虑是否出售一些资产,包括晶片技术等。

2011年1月期间Evergreen公司就曾宣布有意关闭其在德文斯的制作工厂,削减800个工作岗位。据美联社报道,Evergreen公司在宣布关闭其在德文斯的工厂之前,从马萨诸塞州得到了上百万的补贴和捐税鼓励。

Evergreen希望在申请破产的同时不影响其继续进行技术开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El-Hillow说。“我们今天所采取的行动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继续为产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晶片。日常的生产还会继续,员工们也会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个任务和指标。我们也会丝毫不差的付款给材料供应商和服务商”,他说。

紧随其后,8月19日,英特尔旗下的SpectraWatt公司在波基普西的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并请求法院批准其于九月份拍卖价值数上百万美元的资产。申请书显示公司拥有近3400万美元的资产以及高达3800多万美元的负债。

据该份报告显示,SpectraWatt声称,由于供应商纠纷,加之多国高额补贴的竞争压力与制造成本的降低,这些都促使太阳能组件需求量的下滑。

SpectraWatt的首席执行官及首席重组官BradWalker在法院文件中指出,公司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寻找买家并解决与债权人的问题。然而,公司无法达成相关必要的协议,因而选择了申请破产保护。

他说道:“由于各种经营性问题,如与供应商及其他公司的纠纷,近来太阳能电池片市场的不断恶化。债务人的生产工厂已处于闲置状态,并停止了俄勒冈州的经营活动,仅保留了骨干员工,并变卖其资产。”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EvergreenSolar太阳能公司将破产归咎于来自中国企业(多数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的竞争,以及美国清洁能源政策的失败。其悲怆之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说法未免太偏颇。当此之时,中国江浙一带的中小光伏企业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大型光伏企业也亏损严重,纷纷减产裁员,境况并不比美国好多少。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InvestorsService)在6月1日发布的一篇报告中称,2010年光伏产品产量激增139%,达到了18.2GW。受产能过剩、欧洲削减能源补贴和来自中国制造商日益增强的竞争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无可避免的要受到巨大冲击。最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提供者,中国的光伏企业能够承受冲击的底气更多的来自于其不断革新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以及由此推动的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要知道一个一直依靠吃奶的孩子不可能长大成人。

三、Solon:技术不敌市场

2011年12月,德国太阳能技术公司Solon宣布,由于无法跟银行、投资者达成友好协议,该公司已正式申请破产,成为德国首家申请破产的太阳能上市企业。

Solon在公开声明中表示,过去几个月里,Solon一直在试图进行财务重组,并与投资人、金融机构以及担保人进行多次谈判,但最后都失败了。该公司必须在12月底以前偿还2.75亿欧元贷款给8家银行。

Solon曾是全球顶尖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并在1998年成为德国第一家上市挂牌的太阳能企业。该公司的股价曾在德国光伏产业繁荣时期达到过89欧元的高点;但在过去1年,Solon的股价却遭受了78.73%的暴跌。

此前总部位于Güssling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BlueChipEnergy向艾森斯塔特(Eisenstadt)当地法院提交了其财政状况说明并申请破产。Solon在2006年为了辅助公司的项目建设,收购了BlueChip旗下18.28%的股份。

BlueChip的破产,Solon遭受了高达1800万欧元的备抵跌价损失。

Solon的破产并非企业本身经营不善,主要受欧洲债务危机大环境影响所致。欧洲光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中国企业不同,尽管两者都依靠政府补贴发展,但前者主要靠银行贷款,后者主要靠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甚至隐形政策的支持。欧债危机阴云之下,德国的银行普遍不愿向“烧钱”的光伏企业贷款,并希望早日还债。因此,财务濒于危境的Solon无法获得外界有效的支持,即使进行内部财务重组等努力也最终难挽颓势。

客观而言,Solon在光伏方面的技术是不错的,其组件转换率比中国企业的要高出2到3个百分点,但国内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在多晶硅纯度上做不到7个“9”,即:99.99999%。而德国等发达国家企业大都能达到9到10个9的纯度。

然而,补贴的骤降和债务危机还是给德国企业以致命打击,加上面临着中国企业的低价竞争,Solon最终技术难敌市场,其他德国光伏企业也将无可避免的要步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Solon破产的背后,是整个德国甚至全球光伏业“残破”的现状。

四、AboundSolar和联合太阳能Ovonic:前仆后继

盛产太阳能公司(AboundSolarInc.)2010年收到4亿美元美国联邦贷款担保,以建立两个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工厂。后来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在去年一年下跌了50%,该光伏公司关闭了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其中一家工厂,还解雇了180名员工,将近其一半的劳动力。盛产太阳能解释说,关闭光伏组件工厂是为了加快新一代高效组件的研发和生产。与此同时,盛产太阳能成功筹集了约7000万美元的贷款担保,计划在印第安纳州的蒂普顿建设另一个太阳能制造工厂,但后来推迟了建设计划。

另一家相关太阳能公司也传出破产传闻,能源转换设备公司在密歇根州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并希望出售其太阳能子公司,联合太阳能Ovonic(UnitedSolarOvonic)。因为库存过剩,能源转换设备公司去年11月停止了轻量化薄膜光伏产品在美国的生产,并暂时兼顾了400名员工。从2009年开始,能源转换设备公司就没能实现盈利,到2011年6月30日截止的上一个财政年损失达到了3.064亿美元。能源转换设备公司是去年第四个宣布破产的美国太阳能制造公司,紧随Solyndra之后。

2011年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是比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为猛烈的风暴,危机时刻现金为王。对于前期投资巨大、资金吃紧的光伏企业来说,清理库存是当务之急。虽然受价格不断下行的压力,不少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出售产品,虽然有点割腕解渴的悲壮,但是也总比倒下毙命的好。

光伏行业由之前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局面也必然导致买方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预期一路攀升。特别是对于土地较为昂贵的欧美国家,高转换率的太阳能组件必然成为趋势。薄膜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固然低廉,但是光电转化效率低以及衰减问题是其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由此带来的组件边框以及安装所占用土地的成本必然上扬,从而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开发高效的光伏电池势在必行。

五、BPSolar:能源巨头黯然退场

2011年12月欧洲第二大石油公司BPPlc决定关闭旗下太阳能单位BPSolar,在投资40年之后决定全面退出这个产业,在花费了数个月时间试图重组业务以保持盈利之后,该公司的发言人表示公司的这一决定是“不可避免的”。BPSolar发言人表示,过去6个月以来公司体认到未来再也无法从太阳能产业获取利润,因为这个产业已经变成大宗商品化事业。

这早有预兆,BP正在收缩它在全球的太阳能业务。在2009年和2010年3月,BPSolar已经先后裁掉了马里兰工厂的140名和320名员工。2009年时,时任BPSolarCEOReyadFezzani就曾推出过一个调整计划,但当时的计划是关闭西班牙的工厂、削减美国工厂的产能,同时增加中国和印度的产能。

BPSolar曾是BP一个值得骄傲的部门,作为新能源领域里探索最积极的公司之一,BP的太阳能业务开始于30年前,在BP看来,太阳能是一个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并推动成本不断下降的行业。

2005年11月,BP宣布组建替代能源业务部门,统一领导太阳能、风能、氢能,以及联合循环燃气发电(CCGT)项目的发展,并宣布在2015年前在新能源业务上的年收入达到60亿美元,为此,BP将投入80亿美元用于太阳能、风能及氢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这在当时的太阳能市场上是笔很大的投入。

当时的BP在太阳能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0%,在美国、西班牙、印度和澳大利亚拥有超过100兆瓦的光伏制造能力,正处于太阳能光电系统制造和供应领域的领先地位。

2005年,BPSolar与中国的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安合资成立了碧辟佳阳太阳能公司,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为BP进行全球市场的材料供应。合资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拥有25兆瓦的制造能力。

但市场却在近年发生了变化—BP的身影逐渐在太阳能市场上消失了。太阳能难以再为BP“供能”了。

BP可替代能源的发言人证实,公司在2011年年中曾试图将业务重点重新从屋顶光伏市场转移到光伏电站规模的项目上。但此举并没有为BP带来大的改观,所以公司决定完全放弃太阳能光伏业务。但是会继续开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业务,如风能和生物燃料等。

声明还表示,公司将为长岛太阳能光伏电站等项目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或买家。去年12月27日,BP出售了其与印度Tata电力的合资股份。作为交易的一部分,Tata电力公司将获得BP公司的部分技术使用权,直到2013年为止。

近四十年来,BP公司一直致力于太阳能光伏产业,所以做出关闭BPSolar决定一定是非常艰难的。然而,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在太阳能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又有能源巨头撑腰的BPSolar也不能从业务中获得必要的回报。BPSolar以其领先的技术推动了全球产业的增长,曾建造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包括最近32MW规模的长岛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多年来,BPSolar总共安装了约1.6GW的太阳能光伏项目,遍及世界各地。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几年来,中国光伏发展迅猛,各种规模的光伏企业数量曾几何级数增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以50%以上的供货量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NO.1。2010年中国组件制造商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排名前三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全部来自中国—虽然市场需求疲软,但尚德、英利以及天合光能第二季度的出货量都增长了近20%。市场份额的增加加强了中国企业在这一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业界一直在争论,中国的光伏企业到底是不是纯粹的制造型行业,BPSolar的黯然退场即使不能给出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准确答案,也至少能够让这个问题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当然,相比于根基深厚的欧美光伏企业,新兴的中国光伏产业要由现在的大转变为强还有很长的道路。欧美老牌企业的倒闭,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光伏企业正走在路上。

六、Q-Cells:业界巨头轰然倒地

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德国Q-Cells于4月3号向Dessau一家法院提交破产申请。2011年该公司全年亏损额达8.46亿欧元(约合11亿美元),产品跌价与销售不畅使得入不敷的Q-Cells步履维艰。

由于去年光伏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下跌近75%,不少非一线的光伏企业难以支撑,走向破产之路。但作为昔日行业内巨头之一的Q-Cells,它的消亡意味着行业“重新洗牌”,即西方光伏企业的主导地位正被大型高整合的中国光伏企业(比如尚德、英利以及天合)所取代。

与大部分光伏企业类似,2011年Q-Cells以亏损告终。但相比于中国三大顶级光伏企业(尚德、英利及天合),该企业的亏损细节显示出其处于更为严峻的位置。对于2012年严峻的市场环境预期所导致的减值费用达3.985亿欧元,几乎占净亏损(8.458亿欧元)的一半。Q-Cells2011年营收10.23亿欧元,扣除非经常性费用,其净利率为-43.7%。

更值得指出的是,该公司的毛利率为负值,这与中国大型光伏企业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Q-Cells的毛利为3300万欧元,总减值/偿付费用为9720万欧元,那么年度毛利率即为-6%。而中国光伏企业尚德、英利以及天合的年度毛利率分别为12.3%、16.7%以及16.2%。2011年平均ASP下跌25%-35%,Q-Cells的年度平均毛利率转为负值。在过去几个月里,市场定价很可能已经下降并低于Q-cells的最低成本门槛。

鉴于此,企业开始生产产品就意味公司将亏损更多,这也是为何当市场开始全面复苏之时,一些企业反而关门大吉。过去一些年,那些在资产负债表上有压力的企业无法熬过长期停产而走向破产之路就是明证。除了一些其它因素,这些动态因素也导致了Q-Cells走向消亡。

曾经德国是让每一位光伏人士魂牵梦绕的一块宝地。德国凭借其优厚的补贴政策,成为了欧洲乃至全世界公认的太阳能产业领军国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德国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5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也占到其全部电力消费的2%。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昔日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如今面临的道路却并不平坦。

Q-Cells以及其它西方同行的失败原因并不复杂,就是“成本”二字。过去3、4年,由于光伏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大幅下跌,高成本的光伏制造商赢利遭到重创。尽管每一家多晶硅垂直一体化企业的价格并不一样,但组件的平均销售价格从2008年的每瓦4美元下降至2011年末每瓦1美元。随着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直至低于制造成本,很多原先在组件业务方面赢利的光伏企业出现不利状况。尽管大型企业Q-Cells比那些较小型同行“生命”延续了久一点,但依然逃脱不了濒临破产的宿命。去年,价格下跌低于绝对最低限额给Q-Cells致命一击。

一叶落而知秋,Q-Cells的轰然倒地表明,受经济等大环境的影响,德国的太阳能产业也面临重重困难,风光难再了。

七、危机仍在发酵,倒闭潮来袭

SunConcept宣布破产

光伏系统设计、安装与运营商SunConceptGroup已向德国Limburg地区法院申请破产,此前该公司旗下七家子公司已经破产。共计100名员工受到破产影响。

由于远东地区竞争日益增加及补贴不断下滑,致使该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在其发布的声明中补充道,尽管管理成本结构已进行调整,但不幸的是重组计划未能及时实施,导致破产申请无可避免。

截至近日,公司正继续与多个投资商展开密切的“救援会谈”,然而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Koblenzer的律师JensLieser已被委任为临时清盘人,并继续展开磋商。他将参加会议告知SunConcept破产事宜及下一步措施。

接下来几周,Lieser与他的团队将对SunConcept集团展开调查并制定延续方案。总体目标是维持这家光伏供应商的盈利并尽可能避免裁员。

该集团表示,尽管如此公司的业务部门将继续正常运营,“没有任何限制”。

此外,破产申请将使100位员工受到影响,他们的薪水将有所保障,德国联邦就业机构将通过破产基金发放这些员工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的薪水。

ScheutenSolar:申请破产

德国ScheutenSolar申请破产。由于光伏组件“严重”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滑、利润收窄,Scheuten因此无力偿还债务。

2月29日,德国埃森地区法院已委任律师事务所dnpDepping的SteffenReusch担任ScheutenSolarProductionFacilitiesGmbH,ScheutenSolarCellsGmbH与ScheutenSolarTechnologyGmbH三家公司的临时管理人。与此同时,该律师事务所的BerndDepping已被委任为ScheutenSolarHoldingGermanyGmbH的临时管理人。

ScheutenSolar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声明称,过去12至18个月以来,欧洲市场上标准光伏组件严重过剩,导致组件价格跌幅达50%以上。在如此巨大压力之下,公司利润率因此大幅缩水。

ScheutenSolar是internationalScheutenGroup国际集团旗下子公司,员工总数达2000人以上。

SolardaySpA破产

2012年4月6日,据意大利光伏组件制造商SolardaySpA的官网公布,公司正在资产清算中。当地贸易联盟代表向媒体表示,公司已暂时裁员约100人。意大利组件制造商MXGroupSpA已于2011年7月收购了Solarday公司90%的股份。

与此同时,因经不起亚洲低价竞争及太阳能电池供给过剩的考验,2012年3月Solarhybird及Odersun等光伏企业先后宣告破产……

随着众多老牌光伏企业先后申请破产,光伏这个从一产业化开始就备受各方关注和争议的新兴产业又一次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各种质疑的声音从各方传来。光伏,何去何从?

摒弃舆论的喧嚣,理顺几千年来能源发展变迁的脉络,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干道上向前眺望,光伏发电的前景依然美好。各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无疑不显示着,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将会是未来新能源的两大“支柱”。

以德国为例,尽管德国平均每年日照时间仅为800小时,但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2011年已经达到24.82吉瓦,发展速度超出政府预期。德国政府近来宣布减少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主要因为生产成本下降,因此,一些太阳能企业在补贴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有利可图。

一些光伏巨头的破产并不意味着光伏产业发展止步。受“场地”限制,许多已经“风车林立”的发达国家较难在陆地上大幅度提高风车数量,而海上安装成本也居高不下,相比之下,在屋顶安装太阳能板更为便捷,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而屋顶太阳能是光伏产业的未来。

结语

众多光伏企业—特别是老牌光伏企业的倒闭固然让人扼腕痛惜;光伏行业的寒冬也让所有光伏从业者,与之息息相关者以及关注这个产业的人们倍感寒意。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倒闭的企业对于现存的企业是一记警钟,一个借鉴,鞭策着世界光伏企业—特别是已经在光伏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奋勇向前,真正做大做强。寒冬摧古拉朽、万物凋零,却也可以是蛰伏着为新生命的诞生孕育力量。唯有经受破蛹而出的阵痛才可以化蝶成舞。我们坚信雪莱的那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更坚信能够熬过寒冬的企业会孕育出更加强大的基因,实现阳光照亮世界的宏大愿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