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光伏行业经历了各种形式的整合。经济崩溃令部分光伏企业走上破产之路,比如EnergyConversionDevices、EvergreenSolar、Solyndra及Q-Cells等。公司整合作用还不明显,多家光伏企业依然在寻找避免破产的途径。就在上周,报道称阿特斯太阳能被中石油收购,不过阿特斯高层很快给予否认。目前,行业趋势趋于理性。在这个低成本的市场关闭高成本供应链或将成为趋势。
FirstSolar关闭工厂
上周,FirstSolar宣布裁员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30%,于今年第四季度关闭位于德国法兰克福附近的一家工厂,并将于5月初永久闲置位于马来西亚Kulim的生产中心的四条生产线。这一举措有望令每瓦成本从原先预期的0.74美元降至0.70-0.72美元。预计2013年每瓦成本将降至0.60-0.64美元。
SunPower缩减产能
SunPower宣布公司将关闭位于菲律宾的Fab1工厂,并与Fab2合并生产,而位于马来西亚的Fab3将与台湾友达光电建立的合资企业共同运营。这一举措预计将缩减125MW的产能,不过有助降低每瓦成本以及资本支出。
目前,各家制造商在销售额上竞争激烈,很多工厂却被闲置。不过,现在正是那些产能效率低下的工厂结束的时候。也许作出“结束”决定的时刻还是很难,但却是明智之举。
供应链上成本降低
随着设备质量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多晶硅市场正经历同样的合理化整合。GTAdvancedTechnologies不断引进质量更好的设备以希望能够比目前生产多晶硅的设备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效率更高的材料。
据GreentechMedia报道,不久前多晶硅制造商还有四十多家,现在只有六至七家多晶硅制造商运营,昱辉阳光与塞维LDK就是其中的两家。不过,塞维LDK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就目前情势而言,取代更为昂贵的旧供应链是唯一选择,这有助于令这个供过于求的市场产能缩减。
运行一个老化的太阳能设备就好比一次性付钱购买了一辆历史20年的FordTaurus,但每个月却需要耗资400美元来维修。既然如此,你不如购买一辆崭新的Fusion。
更加合理化
最近几个季度,随着价格下跌,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撇减库存。这缘自会计规则。不过,我认为同样的趋势还会在这两个季度继续下去。FirstSolar与SunPower只是领头人,很多其它制造商很有可能也会采取类似措施来降低成本并将部分未使用的供应链合理化。
观点
最近,太阳能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随着需求开始平稳,光伏市场供过于求。可以肯定的是供应链将被缓慢而稳定的削减,光伏市场将逐渐过渡到一个更为可持续性的状态。整个过程会像2011年一样艰难,但那些真正的王者,会站稳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