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光伏,10年的发展水平已经超越部分产业30年的发展高度,其中的波澜与辉煌只有从业者知道。盲目扩大外销导致被欧洲的皮包采购公司骗取大量组件,之后破产消失;组件到港后被买方拒绝签收,强制压价;高薪聘请的老外销售和顾问只顾得在中国骗钱骗色;微薄的兴起,造就大批所谓的光伏达人,有点儿成就就膨胀得不知道天高地厚。总之,如今的光伏市场的大环境恰似北京的春天--扬沙漫天,产业亟待“休假式治疗”。一、光伏产业身处“亚健康”状态1、光伏的2012真的来了吗?2011年财报“大出血”2011年,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光伏的2012已经到来 产业亟待“休假式治疗”

2012-04-23 11:02 来源: solarF阳光网 

导语:光伏,10年的发展水平已经超越部分产业30年的发展高度,其中的波澜与辉煌只有从业者知道。盲目扩大外销导致被欧洲的皮包采购公司骗取大量组件,之后破产消失;组件到港后被买方拒绝签收,强制压价;高薪聘请的老外销售和顾问只顾得在中国骗钱骗色;微薄的兴起,造就大批所谓的光伏达人,有点儿成就就膨胀得不知道天高地厚。总之,如今的光伏市场的大环境恰似北京的春天--扬沙漫天,产业亟待“休假式治疗”。

一、光伏产业身处“亚健康”状态

1、光伏的2012真的来了吗?

2011年财报“大出血”

2011年,各种因素因素导致国内光伏企业海外订单剧减,光伏电池每瓦出厂均价下跌40%左右。大多数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光伏企业被迫集体“入冬”。

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快速下跌,导致企业净利润随之下降。截止今年3月份,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2011年三、四季度的业绩为亏损,特别是上游和中游企业业绩下滑最为严重,包括:尚德电力、晶科能源、英利绿色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巨头Q4集体"大出血"。截至4月底,国内光伏巨头里还有赛维和昱辉两家企业财报未出炉。据solarF阳光网统计,2011全年光伏巨头亏损额达128.65亿人民币左右,企业财报报出的亏损数字也很可能是美化过的,这无疑印证了2011光伏企业全年业绩以“惨淡收场”。

尚德无钱付款,再陷“耍赖门”

过去的一年,全球光伏企业相继出现了破产潮。2011年7月,奥地利太阳能电池制造商BlueChipEnergy向艾森斯塔特(Eisenstadt)法院提交了其财政状况说明并申请破产,由此拉开了全球光伏企业的破产潮。随之,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光伏企业也先后倒闭,其中美国Solyndra破产事件报道最多,但它并不是去年美国光伏行业最先申请破产的公司。早在同年八月,SpectraWat,EvergreenSolar两家公司早已提交破产申请。接连破产引发了一场激辩,其中一方认为美国光伏企业的破产是中国光伏企业不正当竞争的结果。

欧美光伏企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难道是中国光伏企业抢走了?诚然,不少中国的光伏企业,纷纷进军海外,于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之声一直不绝于耳。尤其在市场疲软的当下,这种质疑就更为鲜明。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指摘当然是片面的。中国光伏企业,不仅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行业的不景气漩涡,而且身受其害是最重的。

近一年来,光伏组件价格的暴跌将很多中国生产商推到无利可图的境地,纷纷减产或者破产。去年年底,浙江协成硅业最先不堪重负而倒下了,而此前也有多家公司试图上市,但都因多晶硅价格暴跌而搁浅。其中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就曾发布公告,其合资公司乐电天威硅业的多晶硅生产线就因生产成本倒挂而停产。

去年,尚德破产在网上传的新闻沸沸扬扬。所谓无风不起浪,solarF阳光网记者从无锡一家光伏企业的高管处了解到,尚德现靠政府帮他硬撑着,确实很困难。爱康光伏的一名员工还向记者爆料称,去年尚德向爱康光伏购买了一批铝边框用于安装太阳能组件,但尚德购货后却迟迟没钱付账,最后尚德无奈拿出200MW组件"以物抵债"给了爱康光伏。由此可见,尚德即"诈捐门""破产门"后已经陷入了"耍赖门"。

光伏巨头皆如此,小企业难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据专家预测,光伏组件的过剩,将使得国内的制造商在未来5年内由300多家减少到15家左右。谁能在产品质量、品牌营销和成本管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才能取得最后的"入场券"。

2、国际光伏市场遍地狼烟

过去的一年,光伏圈发生了很多事。"双反"绝对是业内最热的词,从北美蔓延至欧洲,且愈演愈烈;"倒闭门"接二连三上演,从美国到德国,再到中国,闹得全球供应端鸡犬不宁;各国的补贴政策如天气一样变幻莫测,既受制于政党间利益的牵制,又苦于技术无实质创新的纠结,导致全球安装端市场遍地狼烟。

意大利:疯装背后,诈骗等玄机暗藏。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数据,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为27.7GW,其中装机最大的国家为意大利9GW。

在意大利疯狂装机的背后,蕴藏着各种玄机。据江苏一家大型光伏企业海外市场部高管透露,过去的两年间公司急于开拓欧洲市场,尤其是意大利市场,曾出现过一大批光伏产品被皮包采购商诈骗的情况,采购商在拿到货之后立刻宣布破产,给他们的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不过这位高管也透露,这也是自己销售人员对贸易操作流程的失误,在疯狂抢滩市场的情况下急于出货,过度信赖对方的恶果。

针对此事,笔者联系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据知情人透露这种情况确有发生。那些宣称破产的公司在拿到中国的大宗光伏产品后,廉价出售后就人间蒸发了。针对这种情况,中信保今年可能会适当调整大宗出口产品保险的参保方式、保额等事项,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德国:即便你是DBA(传统营销巨头企业),一时营销失误,也可能会输给一个跨专业的双学历本科(注重品牌营销的企业)。

2011年德国共计安装光伏组件7.5GW,累计安装量达24.7GW,雄居世界第一。2012年初,德国重燃疯装狂潮,众议院官员透露,1-2月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2GW,到3月底还有1.5GW。

德国之所以在年初出现疯装潮,根源在于政府同意于4月将补贴一次性削减20.2%-29%,之后每月还有1%的削减。补贴刚一削减,企业淘汰赛的主角便登场亮相。继Solarhybrid、SolarMillennium和索伦公司破产后,4月3日,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Q-CellsSE向德国一家法院提交破产申请。巨头倒下,行业地震难免,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已经采取行动,联合欧洲同行向欧盟提出申诉并指控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行为。

德国的采购商(买方)希望低价购进,而德国的生产商(大批倒闭企业)又指责中国企业廉价抛售,矛盾的本身存在于德国的产业链内部。不管怎样,暂时的贸易壁垒在所难免。

美国: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

EPIA数据,2011年美国光伏装机1.6GW,占全球装机量的6%。由于总统奥巴马在连任竞选中提出的两大议题之一是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因此美国2012年的光伏装机量将大幅释放。

而奥巴马在连任竞选中的另一个主要议题就是制裁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也就是"双反"。3月21日,美国商务部针对这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初裁结果是征收2.9%-4.73%的关税,尚德最低,天合最高。针对"双反",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在4月2日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双反受益的只是一小部分企业,大部分企业是开放,并且支持自由竞争的。"贸易就像一扇门,门关上,室内的空气肯定不流通了,不能共赢;门打开,反而大家都健康了。在被问及什么是造成贸易壁垒主要因素的问题时,苗连生的回答是"产业升级和政治因素。"可见,要想彻底克服贸易壁垒,就要求中国的企业做的更好,以绝对领先对方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所以加速产业升级是避免"无厘头"般贸易摩擦的捷径。

据悉,英利集团4月份刚刚从美国采购了21亿美元的设备和材料,涉及企业包括杜邦、Hemlock和GTsolar。苗连生爆料称,10年前,GTsolar就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多晶硅铸锭炉企业,就是英利购买了他们几百台铸锭炉(每台80万美金),并将企业引进中国,反而现在上市了。

十年前"入世"时,有人喊"狼来了",在与群狼共舞的这十年,中国企业已经演化成更加凶猛的"野狼"。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双反"壁垒只是大选前为了照顾一小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手段,稍安勿躁。

法国及其他:未来安装潜力最大。

减排指标要落实,竞选承诺需履行,核电的不安全性已经公认。种种因素驱使着法国光伏市场在蠕动中前进,2011年算是一次小阳春,装机1.5GW,占全球的5%,累计装机达2.5GW。

萨科奇承诺,使用法国本地和"欧洲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将享受10%的额外上网电价补贴。针对这一政策,企业要想继续开拓欧洲市场,走本土化经验路线做所难免。据悉,"欧洲新能源阳光谷"(ERESV)将为企业有效解决本地化经营的问题,阳光谷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一个集中的开发中心来促进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开发和应用,帮助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端建立前沿堡垒,避开贸易壁垒。除此之外,由于北非大部分国家讲法语,所以进军法国市场可谓是布局欧洲和非洲的有力据点。

笔者认为光伏业的产能结构在今年将会发生变化,中小企业在5月份的SNEC展会上如果依然无法获得订单,可能会彻底退出这个行业,而大企业则越做越大,正符合国家"十二五"太阳能规划,即"扶优扶强"。(作者:Tony)

3、中国光伏市场“野蛮”生长

自去年开始,中国光伏市场如野草般疯长,杂乱而且遍地都是,遭遇诸多艰险却依然生命力顽强。

一夜春风满地绿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表示,2011年全年中国光伏安装量约2.7GWp,同比增长440%,成为继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光伏市场,2011年底中国累计安装3.5GWp。而青海柴达木盆地建成并安全并网的大规模光伏电站1GW多,成为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最集中的地区。

很难想象,在2010年6月时,中国还在进行着试探性的光伏电站特许经营权示范项目招标,光伏业界还在为争夺"史无前例"的280MW项目打得不亦乐乎,转眼间,这些示范电站的效果还没显现甚至还没建成,中国的光伏市场就爆发了。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称中国光伏市场为野草地。因为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派杂乱无章的景象。

浮躁心态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期相当长,在短时间内一哄而上的企业们,真的能耐心的等那漫长的投资回报?事实是,真正把光伏电站作为一个长远投资项目的少之又少,而"捞一把就撤"、"转嫁企业危机"的心态四处蔓延。

在电站开发环节,参与者们各怀鬼胎。国企为了节能减排的指标和扩大企业布局,业主、开发商试图从电站的转手中牟利,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将业务扩展到下游电站开发是为了消减库存、抢占市场和融资。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业者介绍,一个光伏电站的投资动辄以亿元计算,一旦开始投资将给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严重困难,如果不能及时把电站卖给电力集团,企业很有可能被一个项目给拖垮。

酒桌验收?

中国光伏电站建设的"大跃进"让光伏生产企业高涨的库存"水位"有了"泄洪"的路径。为了完成出货,组件商和其他供货商们不得不一再压低报价,甚至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报出超低价。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供应商为了保证利润,无法出口海外的低端甚至低质产品流入国内。

据山东一家企业的员工爆料,该企业在新疆建设的30MW电站所用的电池板有很多都是此前积压了很久卖不出去的旧板子。但这还不算稀奇,有的电站甚至用的是无法达到出口欧洲标准的劣质产品。

为了赶工期,拿到更高的上网电价,有很多电站项目的建设也很草率。一些电站的支架直接插在沙地里,根本抵御不了西北地区的风沙和极端天气。为了节约成本,一些电站的支架没有刷抗腐蚀的涂层。

如此电站,如何通过验收?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实际上是六分靠验,四分靠关系,酒桌上的验收是重要战场。虽然这种说法不能反映整个行业的现状,但其中体现出的行业"生态环境"仍然使人心寒。

电价难收

如何使建成的光伏电站盈利?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对于大型地面电站来说,发出的电如何并网,并网后如何盈利,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电站并网的环节有技术原因,有电网集团不愿意牺牲自己利益的原因。而"盈利"的环节则问题更为严重。即便是最狡猾的投资商,想从在中国开发光伏电站中牟利也并非易事。目前来看,除去列入金太阳工程的项目能够在验收后得到补助,对于其他的电站来说,并网后,依靠每月收取上网电价是实现盈利的唯一办法。然而,一位从事电站开发的人士透露,即便是发改委明文规定的上网电价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拿到。一般情况下,如果电站是属于"五大四小"等电力集团的,则能够直接通过财政扣除上网电价,但是,民营企业若想拿到国家规定的上网电价是很难的,即便疏通中央,在拿钱时还依然要看地方的脸色。一般企业只能拿到当地的平价电价,这其中和光伏上网电价的差距能拿到多少就要看企业的"运作"能力了。据了解,这种有"运作"能力的人才非常抢手。

可以说,每一个建成的光伏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微妙的利益平衡点。这其中涉及中央规定与地方执行、央企与民企的利益分割和冲突。光伏电站投资数额巨大,民营企业很难耗得起,把电站卖给"五大四小"成了唯一的选择,"五大四小"也因此越发骄横跋扈。民企与国企的合作,则成了在中国建设光伏电站的最佳模式。

种种乱象,使在中国做光伏电站渐渐出离了为人类带来绿色能源的神圣光环。做光伏工程开发的企业变得如房地产业的包工队一般,而这其中带来的问题也大可参考建筑行业所出现的问题,比如招标、采购时的围标、恶性竞争、以次充好,建设时的"豆腐渣工程",比如项目验收时的官商勾结。在中国做光伏工程的人,也褪去了新兴产业从业者的光环,成了一个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苦情青年。(作者:Joyce)

二、光伏产业亟需"休假式治疗"

1、旧市场未死掉新市场待爆发

经历十年间的迅猛发展,全球光伏业来到了十字路口。温家宝总理说过,2011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2012年有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但也是非常有希望的一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目前的光伏行业。

阿特斯2011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欧洲销售额占据总营收的46.5%、北美占26.9%、亚洲和其他地区营收占比为26.6%,而第三季度时这一比例还分别为61.7%、16.1%和22.2%,而2010年同期则为70.9%、10.3%和18.8%。再看英利,2011年欧洲地区营收占据了其总营收的60%,但德国市场的贡献率从2010年的59%降至47%。不难看出,市场萎缩不等于不增长,不等于负增长。随着各国光伏政策的转变,市场在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

德国:市场仍未饱和发展尚有空间

2011年,德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创纪录的7.5GW,这一数字已经得到德国联邦网络局(FederalNetworkAgency)证实。尽管由于削减光伏补贴,德国光伏装机将会出现下滑。但是随着德国东部州的崛起,2012年德国的装机量也会达到一个不容小觑的水平。

市场研究机构EuPD预测2012年德国市场容量将达到5.9GW左右,而国家行业和贸易商会DIHK说,2012年德国新增光伏装机可能将达到创纪录的8GW,如此规模的增长,是技术进步还是"价格战"降低了安装商的成本?是个很扑朔的问题。

笔者近日获最新消息,德国总理默克尔同意推迟部分地面光伏电站补贴削减日期至9月30日。因此那些建在垃圾场和前军事基地的太阳能电站将受益。

美国:能源牵制政治走向大选之年必有大案

据预测,2012年美国的装机容量将达3-4GW,比去年将近翻了一番。导致这一预测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去年很多开发商为了利用目前业已到期的现金补贴优势,纷纷及时开始项目建设。

另外一大利好因素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开始对威胁国内经济巩固复苏的石油动刀了。奥巴马在每周例行广播和网络讲话中称,油价上涨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而大石油公司在利润持续增长的同时却每年获得国家给予的40亿美元的税收补贴。

奥巴马表示,解决油价上涨并没有捷径可走,因为许多因素都是美国无法掌控的,美国能源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增加国内生产和开发新能源。还有一点不得不注意的是美国已经确定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其实现"再工业化"和重塑美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太阳能光伏发电势必会在其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市场的前途在于政策对路

即便中国光伏市场有诸多的乱象,而且笔者在采访中所听到的抱怨不止这些。但开发中国光伏市场,是很多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到处都有抱怨,却还都想在国内市场插一手。

在四月中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主任委员李俊峰在演讲时指出,未来2-3年中国将成为太阳能光伏利用的最大市场,他还预计2012中国太阳能光伏安装量将达5~7GW。

这是全国性上网电价政策出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增收、三轮金太阳政策之后的成果。但量不是关键,中国光伏市场如何实现良性增长、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模式才是关键。

3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文规定了上网电价的补贴办法以及对于并网过程的额外补助。这是政策首次对光伏的并网问题做出推动,对于光伏电站的业主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光伏市场这片野草地何时能够变为良田?关键在于政策的对路。补贴政策一定要更加具体才能更有约束力和执行性,但如何在中国的国情中平衡各方利益,帮助中国光伏顺利走好平价上网前的历程,才是中国光伏的出路所在。

日本:“后核电时代”光伏插上“补贴”的翅膀

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核电站事故以来,日本人正在改变对能源的看法。日本将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去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日本太阳能协会表示,随着新法案的推出,日本国内太阳能电池板的出货量在"非常短的时间"实现了10倍以上的增长。根据日本政府目前的能源战略,其有意使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计划到2020年实现28GW太阳能安装量,2030年实现58GW安装量,成为全国10%电力的来源。

虽然日本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其已经在吸取欧洲的经验,避免出现大跃进式发展,让中国成为FiT的最终受益者。某光伏企业一线人士告诉记者,日本政府正在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作为一个原本就十分封闭的市场,中国企业要想进入并不容易。此外,日本在光伏产品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对组件功率的要求都是TUV标准单片正公差,而不像欧洲做到整柜正公差即可。

印度:有雄心,缺实力

根据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从2013年到2017年前,印度要完成3.7GW的装机总量;尽管印度具有很大的光伏市场,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其中融资和土地申请难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

即使像AstralPower和SuranaGroup这样的印度本土企业也曾因土地问题而耽误了项目的进展。前者开发的一座大型电站因土地使用权在经历了三次所有权转换后才最终获得,并导致后期的设备调试计划遭到拖延,使得该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人的信用证。某光伏系统公司负责印度市场的人员告知solarF阳光网记者:"其实印度很多本土企业都有EPC团队,但是都还缺乏经验。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不过这个优势将在未来几年内消失。在没有参与招标、没有进行投资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想获得当地的项目很难。"

赵玉文曾直言:“还有更宏观的影响因素,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印度都有很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发展经济上对中国有很强的""嫉妒""和排斥心理。”

拉美:遗落的王国激起无限的期待

足球的天堂,被人遗忘的大陆,却因2014年巴西世界杯燃起了人们的热情,不仅对足球的热情,还有太阳能光伏发电。

巴西也已决定2014年世界杯的足球场所需电力部分来自太阳能。3月15日,彭博社报道巴西拟出台法规以促进太阳能在该国的快速发展。巴西电力管理局表示,政府将近期颁布两条法规。根据新的规定,公用事业单位在为大型太阳能项目电力缴税时将有资格享受80%的折扣。净计量法规将允许住宅用户和企业将其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等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力提供给国家电网。

根据墨西哥2012-2026能源发展计划,该国将大力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在内的多种能源,计划到2026年将清洁能源的发电能力提高35%。另据墨西哥太阳能全国协会介绍,墨西哥年接受太阳辐射达400亿亿瓦。如果仅墨西哥SONORA州11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足够的太让能光伏板,即可供应墨全国所需的能源。

中东和北非:“阳光地带”期待散发刺眼的光芒

阿尔及利亚阳光丰富,被认为是太阳能最具发展潜力地区。目前,该国计划到2030年20%的电力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并宣布将投资12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据研究机构安永(Ernst&Young)透露,阿尔及利亚政府已经公布了一项计划,建设500MW太阳能电站。目前,已经有25MW的CSP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根据摩洛哥政府的计划,到2020年要有42%的电力要来自可再生能源。据说该国政府正在积极发展再生替代能源。"尽管没有上网电价补贴和其他补贴,但是摩洛哥政府已经将国内电力部门私有化,鼓励私人和外国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摩洛哥政府正打算改革国家公共事业单位垄断的瓶颈。"

石油丰富的沙特阿拉伯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10%。安永表示,沙特阿拉伯政府正计划采用与欧洲类似的太阳能上网电价补贴。

虽然主要光伏市场欧洲有所下降,但是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现的差额。2012年,增速将放缓,整合将继续,但是随着中国光伏补贴政策细则的出台以及日本实施上网电价补贴,势必会推动光伏行业朝着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才是"战场"杀手锏

市场端对技术提升的要求

德国在对外公布光伏补贴削减的同时,又再度提高光伏产品的准入技术门槛,2011年8月,德国颁布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配电网运行管理规定》(VDE-AR-N4105),于2012年1月起取代VED0126-1-1的规范,要求所有新连接到低压电网的光伏电站,都必须符合VDE-AR-N4105的技术标准,这也成为今后逆变器进入德国市场的新标准。

对于国内的逆变器厂家而言,这一标准的施行将直接影响到其销售。因逆变器的投资成本少,技术准入门槛要求低等因素,短短几年间出现众多逆变器厂家,但却没有注重技术研发。因此在德国这一技术门槛前,只有一家企业顺利跨过。

企业自身对产品性能的提升

近日,美国双溪技术公司(TwinCreeksTechnologies)对外界公布了其研发的高速氢离子工艺,这种工艺切割的硅片厚度为20微米,相当于传统工艺生产的200微米硅片1/10的厚度,据测算,这一工艺可以使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减少一半,对于晶体硅片占晶硅电池主要成本的电池产业而言,无疑是极具冲击性的技术革新。

这一工艺距离量产还有待时日,那么我们来关注已经可以量产的新工艺。

保利协鑫于近日推出的新品高效多晶硅片:"鑫多晶S1+",其转换效率平均超过17.6%,而且相比于此前的多晶硅片,"鑫多晶S1+"拥有更低的碳、氧及金属杂质浓度、更长的少子寿命,更加均匀的掺杂分布。保利协鑫对外宣称,这一新产品因其高效,能够协助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降低2%,而这一新产品计划在5月份实现全面扩产。

据专业人士分析,保利协鑫这一新产品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产业利润和成本之争,其表现的成本优势有可能在短期的价格战中被消耗,而推出新产品的动作,个人认为保利协鑫是为拉起股价而为。

一切技术的创新都是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做准备,我国的光伏"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了产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只有坚持产品优化和材料研发才能走的更远。

品牌建设关乎商业价值

在市场的征伐中,企业除了拥有精益求精的技术基础外,商业运作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光伏行业在这一轮的低迷期,商业运作和品牌优势不止一次凸显。英利在困境短跑中极具优势地跑赢了竞争者,不得不说这得益于其品牌营销策略。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英利"这两个汉字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亮相,90分钟的比赛,英利的广告被翻滚播放8分钟,而这样的播放一共持续了64场比赛,这次的广告营销在品牌认知上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海外销售的朋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邻居问我是做什么工作,我说光伏,其表示不解,进一步描述光伏发电,其作幡然大悟状,说:是"英利"?知道了~知道了……由此也可见英利在世界杯上的广告营销成绩。

除英利之外,国内的光伏企业也相继展开体育营销,如天合、尚德、阿特斯、晶科等企业对欧洲足球、棒球及赛车等体育项目颇为青睐,对于后期各企业所采取的体育营销策略成败,暂没有专业的调查数据予以评判,但是其影响力与英利的世界杯营销相比,显然是相差甚远。

然而这在整个光伏市场中尤属表现良好的个别企业,大多数光伏企业仍然对品牌建设处于无意识状态,这些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付出惨痛代价,一方面在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时候不具竞争性,另一方面,国家提出的"光伏十二五规划"中品牌企业涵盖不到,得不到政策保护,因此无品牌企业暗淡离场的厄运在光伏发展的现阶段,将随时降临。

市场竞争渠道为王

如果说品牌建设是企业营销的先行者,那么后继的营销渠道建设将直接影响销售的成败,在中国的光伏企业中,依然盛行着在终端市场设立自己的销售分支的模式,这个模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团队越来越臃肿,继而使管理成本不断增加,这对于求生的企业而言无疑已失去其优势。那么什么样的营销渠道适用于现行的产业状态呢?

纵观成熟产业的营销渠道建设,在经历了传统销售渠道高昂管理成本的时代后,开始转向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建设,而处于终端市场的经销商是最为直接的营销渠道,这对于光伏产业市场专业性较强等特点而言,已日渐显现出其优势。随着产业的继续发展,在消费者认知较成熟的条件下,集中的大型专业性园区将弥补相对分散的经销商在营销中的不足。

冰冻期,光伏企业是坚守还是离场?

2011年Q4光伏企业的财报并不漂亮,全行业处于亏损之中。尚德亏损超过10亿美元,英利亏损超过5亿美元,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挡企业不惜利润"抢市场"的步伐,近期国内的项目招标中,相继出现历史低价,我们看到组件价格在2011年大跌50%后并未止跌,一路走来的价格厮杀让萎靡的行业更加扑朔,于是开始有人呼吁,希望产业能够冷静对待当前的发展局势,进入"休假式治疗",停止盲目的产能扩张,停止血淋淋的价格战,优化应用产品,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寻找阻碍产业发展的真正"敌手",帮助产业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然而“扶优扶强”和“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似乎还将继续搅动着资本市场,这一轮扩张是做长线的、勇敢者的游戏,至于谁将成为主角,相信在年底终会明朗。(作者:Sara)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