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将是“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的主题。工信部日前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力争到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度),使其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规划指出,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并逼近常规发电成本,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题,从硅料到组件以及配套部件等均将面临快速降价的市场压力,太阳能电

首页 > 市场 > 正文

英利:“问道”光伏发电成本不是搅局

2012-04-09 09:22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降低成本将是“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的主题。工信部日前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指出,力争到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度),使其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

规划指出,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并逼近常规发电成本,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题,从硅料到组件以及配套部件等均将面临快速降价的市场压力,太阳能电池将不断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

因此,在光伏发电成本目标方面,规划指出,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度,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度,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实际上,光伏企业近两年一直在想方设法降低发电成本,增强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早在2009年4月,英利、尚德、晶澳太阳能等13家知名中国光伏企业共同签署了《推动光伏发电“一元工程”建设倡议书》,以求形成合力,争取在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成本降至1元/度的目标。

不过,即便如此,太阳能光伏发电价格仍是燃煤发电的3-4倍,与风电相比也要高出50%左右。据北京市供电局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大工业用电的尖峰价格(最高价)为0.995元/度,谷段价(最低价)却仅为0.369元/度,平均电价是0.682元/度。因此,一位不具名业内人士认为,在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度的形势下,光伏发电才有可能与燃煤发电进行市场竞争,同时,发电成本的降低也有利于光伏行业的进一步整合,“现在光伏市场不景气,大公司通过提高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小公司就会被市场淘汰掉”。

英利:“叫嚣”成本是为光伏行业谋出路

继2009年甘肃敦煌太阳能电站招标之后,河北最大的光伏企业英利集团近日再次在招标竞争中“引爆”光伏市场。在近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水电)的光伏组件加工招标中,英利以每瓦2.99元的加工费报价中标。英利的成本竞争优势再次帮助其抢到订单。

据了解,黄河水电公司的招标属于“硅片换组件”模式,黄河水电提供硅片,邀请国内光伏厂商加工成太阳能电池组件,黄河水电支付加工费。此次招标的组件规模为50兆瓦。

据悉,国内共有15家光伏组件厂商竞标,英利以每瓦2.99元的报价中标,其他报价较低的厂商为西安佳阳2.997元、无锡尚德电力3.23元。

河北省另外两家光伏厂商保定天威集团和宁晋晶澳新能源也参加了此次竞标,但被英利击败。

在此之前的2月29日,在宁夏中卫30兆瓦光伏电站组件招标中,英利也报出了每瓦5.18元的全场最低价。

据业内人士测算,刨除掉将近30%的硅片成本,英利此次在黄河水电项目中报出的组件加工费价格,甚至低于宁夏中卫项目。

据了解,黄河水电是中电投集团子公司。2011年,英利集团旗下的英利绿色能源曾获得黄河水电公司的100兆瓦光伏组件订单,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其中30兆瓦组件将用于黄河上游水电在青海乌兰地区投资的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另外80兆瓦组件用于黄河上游水电在格尔木地区建设的光伏电站。

黄河水电公司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吉瓦的水电装机容量,该公司未来计划增加至20吉瓦水电装机规模,并在水电的基础上发展大规模光伏发电。

对于每瓦2.99元的加工费报价,有光伏行业人士认为英利报价太低,可能给国内光伏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加剧中小光伏企业倒闭退市。

英利相关人士3月19日对《燕赵都市报》记者表示,依托光伏产业垂直整合模式,英利在国内光伏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这也帮助英利扩大了国内市场份额。

不过英利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尚未获得黄河水电公司正式通知,在并未正式确定中标的情况下,英利暂时不便对此发表评论。

在欧洲遭遇国债危机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英利已将中国、美国和东南亚视为新兴市场。据悉,2012年,英利计划销售2.4-2.5吉瓦光伏组件,中国市场占比将达到35%,欧洲占比为35%,美国将贡献16%份额。

光伏“低价”开始亮剑

就在两周之前,黑河水电在甘肃张掖的50MW光伏组件项目招标中,宁夏银星能源惊报4.85的最低价,再一次刺伤了国内光伏企业的神经。

此次国内共有12家光伏组件厂商竞标,除宁夏银星外报价均在5.00以上。英利此次的报价5.4,其他报价分别为晶科5.17,横店东磁5.17,中电电气5.25,日地太阳能5.1,无锡佳诚5.09,苏州盛康5.18,江苏高佳5.18,江阴海润5.3,中利腾辉5.26,赛维LDK5.8。

据宁夏银星方面介绍,报出4.85的价格,第一,因为地域优势,运费上能省下1.7,第二,这次报价基本上是成本价,不考虑利润。

而据某行情中心数据显示,多晶光伏组件230W均价一线厂商在6.00,二线厂商在5.50,宁夏银星的价格低于均价0.65~1.15。

亏损后依旧向光伏“成本”吹响集结号

2011年,英利净亏损了5亿多美元,这里面主要是因为把六九硅业摊销进去了,亏损部分中70%来自于六九硅业。除此外,还有部分是由计提的硅料长单减值所致。

六九硅业从2008年开工以来,至今已经近四年。由于没有完全达产,因为到现在必须将其折旧摊销进去,因而才造成了比较大的亏损。

六九硅业采用的是新硅烷法工艺,与传统的比较成熟的西门子法相比,这个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它需要相当长的积累过程,要把技术、工艺优化做到一定程度。

2011年,英利的出货量为1.6GW,今年的目标要超过2.7GW,其中海南基地的目标就是要做到600兆瓦。

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另外一大事情就是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英利被判定的初裁税率为3.61%。这个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这毕竟只是初裁结果。现在行业内的企业都在做应对的策略。将来英利会做光伏OEM。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定义,只要光伏组件和光伏电池片的原产地不在中国,就不会受到惩罚。

目前,业内的很多光伏企业都会采取这种措施来转移生产地。比如说,在台湾生产的产品就不会受到双反调查。

但是光伏行业在2012年还是一个持续性的激烈震荡。整体上来看,行业仍然供大于求。因而,光伏行业已经进入到深度整合、拼刺刀的阶段。

虽然目前节能环保有很多企业倒闭,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现在行业内的一些企业信心还没有完全受创,有些企业依然在观望,盼望着整个行业哪一天又会突然好起来。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在过去几年里,整个光伏行业经历过这种“反复”。

今年,英利会把着眼点放在努力做深度整合的倡议者。所谓深度整合,就是有能力的企业留在这个行业里;而那些投机的、注重短期利益的企业则应该离开这个行业。

英利对未来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不能把太阳能当成是一个奢侈品。如果是这样,那干脆去做限量版得了。太阳能作为一种替代能源,是应该大众化的,不能总是靠政策驱动。

行业“大佬”为“低价”英利“埋单”

英利的低价策略曾在行业内遭受了诸多质疑,有业内人士甚至放言“英利这样搞下去,大多光伏企业将必死无疑”。但在诸多质疑开始沉淀以后,更多业内大佬开始从应用的角度去正视这一问题。

英利的竞争对手,尚德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在博鳌亚洲论坛就表示:光伏发电已经成为现实,行业发展中的下一个里程碑就是平价上网。

施正荣说,光伏发电技术就像其他的发电技术,如核发电技术等作为新的发电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现实,所以说下个里程碑就是平价上网。“平价上网实现以后,随着人们对光伏技术不断加深认识,我相信光伏发电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能源发电,因为它无论从成本、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都能够满足我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他说,“再过10年,光伏发电可能已经占我们能源结构达5%~10%的比例,甚至更高。”从施正荣的话中不难看出,光伏的平价上网是建立在生产成本基础上的,而这恰恰是尚德在诸多项目无法与英利角力的根本。

随着电站成本的不断施压,光伏产业上游经历了最为惨烈的2011。多晶硅价格一落千丈,四川80%多晶硅企业开始停产,生存与成本在光伏产业负重前行的过程中,原材料多晶硅再被推上风口浪尖。

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日前表示,成本是竞争力的核心,亦是推动平价上网的重要因素。因而2012年,保利协鑫将持续致力于成本的降低,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降至18美元/公斤,这样,才能抵消产品售价下滑带来的影响。

此外,保利协鑫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致力于降低多晶硅生产的单位能耗及物料消耗。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3月,相继推出“鑫单晶”和“鑫多晶”系列产品,从而使用户端效能平均提高10%左右。

成本控制在一开始就放在了重要位置。依靠先进设备、技术精英的研发创新,控制好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品质和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每片每瓦多晶硅片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也就为下游的低成本奠定了基础。

保利协鑫还将继续加强“双核心”战略的实施——上游主攻优质高效的硅材料,下游则利用前端优势,提供太阳能系统、发电站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大规模的系统集成和电站建设拓展终端市场。在中间环节,保利协鑫将与最优秀的电池和组件生产商结盟,通过代工合作与双品牌策略的深化合作关系、实现互惠共赢。

上、中、下游的协同策略将有助于强化我们在光伏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的首尾呼应、互为依托。按照公司既定的战略规划,保利协鑫还要在三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发电企业。

去年市场的急剧变化,引发了各种悲观言论,有些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光伏产业的成本下降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对补贴政策依赖程度的降低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这将会刺激新一轮的市场需求出现。

2012年,将是光伏产业历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个企业究竟有没有竞争力,将在这一年获得最终答案,而企业信誉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石。

舒桦认为,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会在25GW~30GW之间,欧洲约10GW~13GW,中国、美国及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地区将为主要的太阳能应用市场。市场认为今年中国光伏装机量可达4GW~5GW。

此外,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将降至18美元/公斤水平,将确保保利协鑫继续维持一个行业较高水平的毛利率。除了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硅片生产企业,三年内,保利协鑫还要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发电企业。

舒桦的观点再一次验证了“成本为王”的必要性,保利协鑫也正式布局成本战略图。

平价上网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要求

一、2008~2011光伏各环节价格趋势

光伏产业从2005年开始,因德国率先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而步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以来,价格的降低就是产业持续追求的目标。由于产业初期多晶硅的供应奇缺,因此,多晶硅价格畸高,导致了“拥硅者为王”的神话出现,和全球多晶硅投资的热潮。

从上述曲线可以看出,从2008年上半年以来,光伏产业经历了两次大的降价热潮。第一次是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期间,金融海啸导致了需求升幅剧降,使得多晶硅供求缓解,多晶硅价格出现了80%~90%的跌幅,从最高的350万人民币/吨降低到了41万人民币的低点。由于同期光伏发电的补贴电价并没有随之大幅下降,所以,多晶硅的大幅价格下跌减缓了下游的价格压力,因此,铸锭、硅片、电池片、组件乃至逆变器的价格并没有像多晶硅那样大幅下降,而只是进行了小幅调整。

2009下半年后,随着市场升温,多晶硅价格又开始缓升,由于光伏发电的补贴电价是持续下降的,因此,为了保证组件的价格能够持续下降,下游的加工利润也受到了挤压,价格开始出现松动。而2010年,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张,规模化也导致了下游的成本降低,因此,虽然下游的价格不动或略降,而下游各环节的企业在多晶硅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可观的利润。

而第二次降价就是2011年5月份开始的,源于欧债危机。由于市场发展速度急降,导致产能短期过剩,光伏产业的上下游的利润空间同步受到挤压,导致了光伏行业多个环节的价格降低50%以上,而光伏电站的装机成本则下降了40%左右。这次降价的波及面之广、幅度之深,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多晶硅从80万/吨的高位持续下跌到20万元/吨,历史上首次跌破大多数厂家的成本价。而组件、电池片、切片等加工费用也分别有50%以上的跌幅。

凡事都有两面性,危机中孕育着商机。从长远看,这次光伏产业的低谷未必是坏事。阻挡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高成本。那么,这次光伏行业的价格普降,对于光伏发电的市场化应用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2011年光伏发电成本的加速下降,使得光伏发电的价格距离低于火力发电的时间大大缩短。原来被认为最激进的估计,现在看来已经成为最保守的预测。而光伏发电成本低于火力发电的情形的出现,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光伏发电能够不再依赖各国政府的补贴而进入真正市场化的拐点,这意味着光伏发电成为替代能源的序幕拉开,这里面蕴藏的商机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因此,这就是为什么在目前价格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依然有无数的各行各业的巨头企业磨刀霍霍、跃跃欲试、紧锣密鼓地准备大举进军光伏产业的原因。

二、光伏平价上网对各环节的成本要求

史珺博士于2011年11月28日公布了其所研究的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的数学模型[1]。由于光伏电站总投资与装机容量通常成正比关系,如果用Cp代表单位装机容量的装机成本,Tcost代表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则:

Tcost=Cp(1/Per+Rop+Rloan*Rintr-isub)/Hfp(1)

式(1)即为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出了光伏电站的成本电价与光伏电站的单位装机成本Cp、投资回收期Per、运营费用比率(每年的运营费用占电站总投入的比例)Rop、贷款状况(包括贷款占投资额的比例Rloan和贷款利息Rintr两个参数)、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Hfp(相当于1KW装机容量一年所发电量的千瓦时数)等五大因素的具体关系。此外,还有该电站所享受到的其它补贴收入系数isub(电站每年的电价外补贴占电站总投资的比例。

有了上面的光伏发电成本分析模型,可以对现阶段光伏发电成本做一个简要分析。

2.1平价上网的装机成本

光伏目前降价的动因是因为上网电价还高于火力发电。而所谓的平价上网,就是,上网电价与火力发电价格持平。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如果光伏上网电价能够达到0.5元/度,则就毫无争议地低于火力发电了。为此,对式(1)进行变化可得:

Cp=Tcost*Hfp/(1/Per+Rop+Rloan*Rintr-isub)……(2)

首先,我们按照光伏发电企业的商业惯例对式(2)的各参数做出。首先是投资回收期Per,定义为20年,运营费率Rop定义为2%,贷款比例Rloan为70%,贷款利息按照7%计算,而CDM等收入按照投资的1.2%计算,即isub=1.2%;令Tcost=0.5元/度,同时假定Hfp=1500小时。在这样的条件下,光伏发电就具有了价值。将上述参数带入式(2),可以得到:

Cp=0.5*1500/(0.05+0.02+0.7*0.07–0.012)=7009元/KW

再变更一下不同的商业条件,可以计算一下所对应的装机成本要求,可得到表2-1。

表2-1不同商业条件下,成本电价为0.5元/度时的装机成本

由表2-1可知,如果项目不从银行贷款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那么即便装机成本达到12930元/KW,也一样可以做到成本电价为0.5元/度。但这样不符合一般的电站运营模式,下面,我们还是按照表5-1中的第一行所代表的商业模式来考虑。

2.2光伏平价上网的组件成本

目前的光伏装机成本为11160元/KW,要达到上述比例,必须降低到7009元,假定电站的所有部分按照同样比例下降,则各部分成本见表2-2。

表2-2上网电价为0.5元/度时的装机成本构成

上述价格不包括土地、和追日及功率优化模块。

可见,光伏组件单元目前的价格是6600元,要降低到4830元,假如所有单元按照同比降价,则各部分的价格如表5-3所示。

表2-3上网电价为0.5元/度时的光伏组件各部分的价格构成

表2-3意味着,假如光伏组件各个部分按照同样比例下降的话,要想达到0.5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则多晶硅要降到13.9元/公斤,铸锭加开方成本要降低到25.6元/公斤,切片成本要降低到3元/片,电池片加工成本要降低到3.7元/片,组件加工成本要降低到1.8元/瓦。

此外,逆变器的价格虽然最近降低的幅度较大,但进一步从目前的0.8元/瓦降低到0.3~0.4元/瓦是比较容易的,而施工和土建随着电站施工的日益规范化,成本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0%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最难以下降的可能是支架和电缆。因为主要受金属原材料价格限制,下降幅度有限。但如表4-1所示,该部分成本目前仅占光伏电站总价的12%,因此,下降的幅度即便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整体的大局。

另外,由于火电价格目前上升压力较大,在三到四年后,火电上网电价可能会上升到0.6元以上,届时,光伏的价格压力会小些。但是,考虑到光伏的推广,光伏发电不应仅以火电作为标杆,假以时日,光伏发电的价格一定会大大低于火力发电。

2.3光伏电价为0.35元人民币/度的装机成本和组件成本

前面所举的例子为年满负荷为1500小时,这样所要求的日照时间通常为2800小时以上,通常适合我国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目前的火电上网电价通常在0.28~0.38元/度。为此,我们假定上网电价为0.35元,在上面同样的条件下,对光伏装机成本和组件成本进行计算。

依然假定投资回收期Per,定义为20年,运营费率Rop定义为2%,贷款比例Rloan为70%,贷款利息按照7%计算,而CDM等收入按照投资的1.2%计算,即isub=1.2%;令Tcost=0.35元/度,同时假定Hfp=1500小时。将上述参数代入式(2),可以得到:

Cp=0.35*1500/(0.05+0.02+0.7*0.07–0.012)=4906元/KW。

再变更一下不同的商业条件,可以计算一下所对应的装机成本要求,可得到表2-4。

表2-4不同商业条件下,成本电价为0.35元/度时的装机成本

我们还是按照上表第1行的情况,要达到0.35元/度的成本电价,光伏装机成本必须从目前的11160元/KW降低到4906.5元/KW,仍然假定电站的所有部分按照同样比例下降,则各光伏电站各部分成本见表2-5。

表2-5上网电价为0.35元/度时的装机成本构成

上述价格不包括土地、和追日及功率优化模块。

光伏组件单元目前的价格是6600元,要降低到2902元,假如所有单元按照同比降价,则各部分的价格如表2-6所示。

表2-6上网电价为0.35元/度时的光伏组件各部分的价格构成

表2-6意味着,假如光伏组件各个部分按照同样比例下降的话,要想达到0.35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则多晶硅要降到83.5元/公斤,铸锭加开方成本要降低到19.3元/公斤,切片成本要降低到1.8元/片,电池片加工成本要降低到2.2元/片,组件加工成本要降低到1.1元/瓦。

三、光伏各环节降低成本的途径

考虑0.35元/度的目标电价。要把光伏组件的价格从目前的6600元/KW下降到2902元/KW,除了大规模生产造成的规模效应外,更主要应当是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

表3-3光伏各环节成本下降的途径

从表3-3可见,多晶硅的目标价格要降低到83.5元/公斤,靠目前的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工艺,绝对是不可能。而新兴的冶金法多晶硅近年来,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纯度和制作光伏电池的效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近的中试结果表明,上海普罗的新的冶金法多晶硅工艺,已经将大规模生产的成本降低到了80元/公斤,而电耗更加降低到了仅15度电/公斤。这不啻为光伏的巨大福音。

铸锭成本的降低则主要通过加大单锭的容量来实现。但目前单锭的加大受到较大限制。而上海普罗的一炉四锭的生产方式,可以一下子将铸锭产能提高四倍,而且电耗降低20%,水和氩气消耗降低70%,为铸锭成本的降低作了巨大的贡献。而目前的铸造准单晶的技术,因为能够提高铸锭后的电池片效率,因此,折合到每瓦的价格也是一种有效的成本降低的手段。

切片成本今年下降幅度已经很大,目前距离1.8元/瓦的目标不算太远,主要还是通过降低硅片的厚度,减小钢线的直径和金刚砂的粒度来完成,此外,切片成品率的提高对于切片成本的下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电池片的成本下降一直有许多技术在研究中。激光刻槽降低电极的遮光面,变面接触为体接触,N型电池技术,背电极技术等;都是电池片成本下降的手段。银浆的规模化和国产化也将对电池片的成本下降做出一定贡献。而电池片制造领域的许多技术更着眼于效率的提高,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迂回但十分有效的方式。

组件的成本下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玻璃、薄膜、边框材料和加工装备的技术创新。目前,超白玻璃、EVA膜、铝合金边框占据市场的时间已经足够长,而有机硅膜、聚合物透光板和工程塑料结构材料,目前正虎视眈眈地准备进入组件市场。而多层组件加工设备目前已经面世,先进设备将大幅度降低劳动定员,把组件这个劳动密集的行业的人力成本有效地降低下来。

总之,光伏组件虽然今年已经下跌了将近一半的价格,但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依然很大。

四、光伏前景依旧明朗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婴儿期。其之所以成为“新”,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尚未启动,目前全球的光伏市场并非真正的市场,而是依托于政府补贴的市场,但补贴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使用规模,降低成本。从2007年以来的光伏的成本走势来看,目前这个策略是奏效的。另一个新,体现在技术。光伏目前全行业各环节还没有一个环节的技术敢于声称是完全成熟的技术,因此,各个环节技术进步的空间十分巨大,而这些技术进步始终是沿着“低成本、高效率”这两个方面进步的,而且,技术进步导致光伏产业的成本下降,将比市场规模带来的规模效应要大得多。

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趋势,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测。从目前的成本下降趋势看,光伏发电的成本电价降低到0.35元人民币/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在短短几年内就可望实现的一个能够进行规划的目标。

北极星观点:

时下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光伏行业已开始由资本与政策主导正式步入“低成本、全产业链”的微利竞争阶段。从市场形势看,光伏产品在讲求品质、品牌、服务的同时,价格的竞争十分残酷。光伏企业在日益白热化的竞争现实面前,要想生存,想发展,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品质和服务保障外,自身内部管理的作用愈加重要。而成本是光伏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降低成本是国内光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利器。现今国际光伏装机市场开始转身国内,呈现更多的是发电集团的买方市场,光伏产品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诸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我们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我们的产品就能拥有更好的价格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当年,汽车行业就为我们作出了范例。丰田公司使用“挤干毛巾上最后一滴水”的极端成本控制方式,以精益生产方式在设计、生产、采购和固定费用四个方面“大规模压缩成本运动”,一举在利润上将同行业其他公司远远甩在了后面,成就了“有路就有丰田车”的辉煌。

降低光伏产业链上的生产成本需要每一个光伏企业拥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冷静分析企业的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在成本管理上依旧存在着诸多亟待改进之处。如: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基础薄弱,各项定额管理还不健全,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多晶硅切割废料、切割液、废硅片、气体回收再利用等非完全再利用的现象还很严重,多晶硅原材料采购等方面仍有许多课题等待解决;不少光伏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薄,感受不到市场压力,等等。我们要牢记成本是目前现状下光伏企业及行业的重要的利润之源,人人发扬当家作主的精神,从岗位做起,从自我做起,毫不留情反浪费,精细核算控成本,运用节约降本、采购降本、材料降本、技术降本、管理降本等种种有力手段,确保和提升利润空间。

降低成本关键是“赢在执行”。英利在成本上做的出色,靠的是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执行。制度建设是根本,有效执行是关键。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水平。看英利车间的各种警示标语,我们就能看到成本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协调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把“预算目标”层层分解,使人人肩上有责任,让每一个参与企业管理的干部职工都学会算账,增强“成本”、“效益”意识。

降低成本对国内光伏企业来说永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公司的成本竞争优势,只有这样,国内光伏产业才能真正实现华丽的转身,才能真正做到“舍我其谁”,“中国王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