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统筹规划,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但在其后的19处修改中,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段,政府工作报告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表述,以及表述的些微变化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太阳能光伏产业呼唤合理有序发展

2012-03-28 15:32 来源:人民政协网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统筹规划,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但在其后的19处修改中,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段,政府工作报告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而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表述,以及表述的些微变化,都表明国家对新能源行业已经释放出要平稳发展的信号,其目的,就是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更好地引导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防止盲目扩张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在过去9年中,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到要扶持包括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唯独今年突然提出了限制,这让很多人感到了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自2005年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核能、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之后,我国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产业进入持续5年的爆发式增长期。

值得注意的是,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产能过剩问题。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测算,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总产能最低为30GW,甚至会达到40~50GW,但全球实际市场需求装机量只有20多GW。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库存有10GW左右需要消化,其中8GW来自中国,过剩的部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消化完。

“总理在报告中讲制止盲目扩张,实则是要求有序地发展。即如何刺激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一味刺激下游电站的发展,避免设备制造方面的盲目性。”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在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做了如此的表述。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要制止行业低水平产能的扩张,不是要制止行业的发展;相反,还应该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而在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看来,相对于欧美主要国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滞后。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与发展现状,与我国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不相匹配,与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更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压力不相匹配。

“因此,国内光伏装机容量亟待进一步扩大。”刘汉元说。

“两头在外”格局待改变

“如果市场永远在外,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国外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受到影响。”四川永祥董事长冯德志说。

一直以来,“两头在外”的格局是太阳能产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国内光伏产业的特点在于原料依靠进口,产品以出口为主,也即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格局。”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电力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孙丹萍说。

孙丹萍告诉记者,2008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制造国。近几年,国内光伏组件产能也在持续增长,目前全球60%以上的光伏组件由中国制造。

孙丹萍分析,2010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等国经济增长低迷,对光伏产业等可再生能源补贴下滑,国内光伏组件企业的出口需求锐减,国内市场又远未能消化高速扩张后的产能。供求失衡,导致光伏组件产业链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上游已经呈现过度投资,预计接下来几年会进入行业资源整合的阶段。”孙丹萍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子控股公司总经理杨文良也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光伏产业的生产制造大国,但不是光伏产业发展强国,产业整体技术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内市场亟待启动。

杨文良建议,要以中长期规划引导光伏产业发展,使我国的太阳能产业能够在标准化、法制化、程序化上长期持续发展,并以普惠的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以应用市场带动光伏产业发展。

在冯德志看来,站在国际竞争的高度上,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引导好、扶持好行业的发展,有具体的措施推动好终端市场的发展。只有解决终端市场的问题,不过多依赖国外市场,光伏发电才能成为最有效、最可靠的能源方式之一。

推广光伏发电应用

在杨文良看来,光伏行业发展更适合以大规模建设屋顶电站为主,应以“屋顶光伏电站为主、地面光伏电站为辅;发电自用为主、发电并网为辅”作为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模式。

在今年两会期间,孙丹萍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光伏发电应用的提案。她建议,中央和地方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进入光伏产业链的应用环节,大力支持光伏发电项目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打造我国光伏应用大国地位。

孙丹萍告诉记者,目前,江苏、河北、浙江、山东等省份在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即硅片及组件生产方面,已形成规模优势,总体单位造价已降至较合理区域。

“如果市场机制生效,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就应该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然而在目前国内统一光伏电价政策影响下,东部投资收益低于西部,而西部地区远离用电市场,电网接入仍未形成标准,光伏电力未能全部上网。企业投资收益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孙丹萍说。

在孙丹萍看来,光伏产业上游具备的规模优势未能顺利促进下游应用环节的投资。这就是当前影响我国全面推广光伏发电应用的症结所在。

孙丹萍建议,因为国内各地区日照条件差别较大,而且市场对电价的承受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参考风电产业的发展,制定按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实行不同上网电价的政策。超出全国统一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部分,由各地通过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用解决。

孙丹萍表示,在光伏发电项目审批管理方面,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光伏项目管理办法,各省市在项目审批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进一步简化项目核准或审批程序,促进项目的建设速度。

孙丹萍还建议,为保障项目并网运行,督促电网公司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并网程序,应尽快制定光伏发电电网接入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及时为项目单位提供并网服务,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及“用户自用、余量上网”的商业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