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前预计的至少两位数的反补贴税率,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的5%以下的初裁结果让中国的光伏厂商长舒一口气。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双反”中的另外一项反倾销税5月中旬才公布,加之美国商务部一日同时对四类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裁决的态势,直接增加我市光伏企业“走出去”的心理负担。
征税低于预期直接影响甚微
美国商务部20日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反补贴税定为最高4.73%,最低为2.90%。而这一结果远远好于之前的最坏预期最高可达100%的关税税率。有意思的是,低于预期的初裁结果,令无锡尚德、天合光能、英利绿色等企业的股价当日大幅上涨。
“即使是向前追溯三个月,对企业的实质影响也不大。”记者从阳光大地、豪华光电等泉州光伏企业了解到,目前我市光伏企业总体产能不是很大,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主要市场还是在欧洲和中东。根据此前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泉州地区有7家企业涉案。其中,大多数为外贸公司,并非本地制造企业。此外,相关涉案产品的金额也并不高,总计200多万美元。
欧美门槛趋高阻碍国际化步伐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次美国征收反补贴税,对泉州光伏产业后续影响还会逐渐显现。美国政策就像是“风向标”,一有风吹草动,会波及整个国际光伏行业的走势。从去年年末开始,业界就很担心欧洲地区的“跟风”,这样会增加光伏企业的心理负担,打乱他们“走出去”的步伐。
“最近美国那边有些订单,但是我们没办法立刻确定接下来,需要看看情况再说。”阳光大地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大环境堪忧令他们迟迟下不了决心。此次征税,美国方面称之为“初步裁决”,还可能有后续举措。而且由于反倾销关税的初裁仍有待5月中旬产生,两项税率合计征收如果达到30%,这就意味着中国光伏将丧失价格优势。
不仅如此,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国家纷纷降低或取消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客观上加剧了光伏产业的危机。据了解,我市光伏产品大多数出口欧洲,出口额达到1000多万美元。“本来有这块补贴,一下子减少了,这部分成本必然要转嫁到生产企业身上。”一位光伏企业老总表示,从去年开始光伏产品价格也一降再降,目前也几乎没有回暖迹象。
国内市场崛起把握机会“超车”
“短期看,欧美贸易壁垒不可能降低,出口风险只会越来越大。”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市光伏产业绝不能坐等欧美政策变化。从目前趋势来看,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才是万全之策。
“国内此前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时过于强调制造环节,忽视了应用环节。但现在这一情况正在改变。”豪华光电董事长林文须对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出台,立即启动了国内市场需求,2011年中国市场同比增长了500%,安装量达29亿瓦。而今年新的“金太阳计划”,补助标准原则上为7元/瓦,占到系统造价的50%以上,力度依然很大,这将极大地推进一些商业楼宇的光伏屋顶项目。
“从长远来看,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在这些光伏企业负责人看来,起步较晚的泉州光伏产业若要实现产业“超车”,唯一的机会便是把握住国内市场崛起的机会,但这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在光伏应用政策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