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产业,也是一个高风险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产业,光伏市场的竞争在资本的凶猛角逐中日益显现出残酷的一面。尽管如此,对于所有欠发达地区而言,“光伏”意味着一个重大的赶超机会——经济基础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把握当下一闪即逝的发展良机。
全球光伏市场的“悲喜剧”中,夺得先机的江西企业在市场“寒冬”中大旗高扬,攻坚克难,信心满怀。
无中生有——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中先拔头筹
光伏产业在江西大地萌芽、生长、壮大,不过5年时间。原料缺乏、市场在外,似乎并不具备光伏发展条件的江西用行动证明:只要决策正确,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先拔头筹。
目前,以新余、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为主要集聚区,全省在册光伏企业达170多家,投产企业70多家,在建项目60多个,总投资逾千亿元;已形成产能:硅料2.6万吨、硅片7450兆瓦、电池片2235兆瓦、组件3728兆瓦、薄膜电池130兆瓦;涌现出赛维、瑞晶、晶科、旭阳雷迪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
专家介绍,光伏行业上游为硅料,中游有硅片、下游则是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应用产品。在光伏的“上游”硅料领域,我省处于前两名的位置,“中游”硅片领域则位居第一,“下游”的电池、发电系统等领域,江西正快速崛起、迅速延伸。
江西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关键在快。
2007年投产的赛维LDK,2008年销售收入即突破120亿元,成为最年轻的中国500强企业。2009年,赛维LDK成为世界上唯一年销售量突破1000MW的光伏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2010年,赛维LDK一举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赢利能力最强的晶体硅光伏企业。
而江西光伏的另一个强者——上饶晶科能源,从项目投产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也只不过5年时间。
技术争先——在产业竞争的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西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还有一个关键:技术。
江西省工信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光伏产业单位能耗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电池转换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也落户新余,赛维LDK获批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企业看,瑞晶的多晶硅电池光电转换率达16.87%,国内领先;赛维BEST公司薄膜电池单片面积达5.7平方米,光电转换率达8.5%以上,均为世界领先。
2011年初,由于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全球多晶硅、硅片价格下跌均超过50%,许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年底,美国等国家相继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使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然而,拥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江西光伏产业,却在傲视群雄中表现了较好的抗压能力,保持正常生产运营。尤其赛维LDK,依托技术和管理把非硅制造成本从0.23美元/瓦,降到0.18美元/瓦。
“5美分——成就了赛维在该领域全球市场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该公司硅片事业部副总经理付德林强调。
前景光明——“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过百亿元企业3至5家”
2012年伊始,不论是从多晶硅和光伏组件的价格看,还是从去库存化的效果来看,光伏产业已出现回暖势头。业内人士指出,德国去年12月份装机量的井喷,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是推动光伏产业复苏的两大关键力量。
不过,省商务厅贸促会副会长朱元发认为,在国外贸易保护盛行的形势下,2012年国外光伏市场有可能进一步萎缩,国内市场的增长能否填补这一缺口还很难说。他表示:“光伏产品仍处于买方市场,竞争仍很残酷。”
寒意虽浓,江西光伏企业的发展步伐却一刻未停。新年伊始,赛维LDK对德国Sunways的收购行动,成为国内光伏行业最夺目的新闻;近日,上饶晶科能源的光伏组件检测中心获得国际权威机构ULWTDP实验室认可,这意味着上饶晶科迈出了以质取胜的坚实步伐……
江西省工信委主任谢碧联认为,目前,我省主要光伏企业全产业链化基本成型,在低成本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不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获胜,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因为,新技术在降低光伏产业制造成本、扩大光伏产品应用的同时,将迅速淘汰落后的技术、产品和企业。”
记者了解到,应对光伏市场变化,江西省将进一步做大产业链中下游规模,通过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鼓励企业纵向整合,保持硅料、硅片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与此同时,我省将鼓励加快发展多晶硅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系统集成和应用等产业链中下游产品,优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在做大产能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凝聚产业优势。
“到2015年,我省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力争达到2500亿元,过百亿元企业达到3至5家。”谢碧联介绍光伏产业发展前景时,信心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