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双反”谁之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调查在国内各种错综复杂力量的推波助澜下,已经从破产企业的上诉提升到国家行为。12月3日美国已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双反”初裁,这其中也有奥巴马的重要贡献。
记忆犹新的是,2010年10月美国钢铁联合工会也曾发起过对中国清洁能源的“301”调查,当时上台不久的奥巴马对中国表现出一脸无辜的无奈,出于对他国内的理解和期待,2011年1月,我国政府还组团到美国签订了200亿元的采购合同。但是仅仅相隔一年时间,难道奥巴马还想借助2011年10月的“双反”而再次“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中国人的回答当然是“NO”。
美国的“双反”终究是逆市场潮流而动,不得人心。
现在,美国国内的势力开始分化、外部的力量也开始联合和反击,“双反”已成强弩之末。就看奥巴马怎么收场了。
美国“双反”谁之过,责任全在美国的过失。
总结起来三句话:一是奥巴马的失察,二是政府的失策,三是产业的失衡。本文先剖析奥巴马的作用与失察。
第一、奥巴马上台对中国新能源说了什么?
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对欧盟国家的迅速赶超,美国不惜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在所谓“中美国”温情脉脉的面具下,两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从来没有过“能源”两个字。奥巴马不愧为是一个富有战略远见的总统,他上台就意味着中美两国能源竞争的战场已经从传统的化石能源扩大到了清洁能源领域。2009年2月24日,奥巴马上台后第一次发表国情咨文时,就四次提到中国,两次强调“中国正在努力发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效能源经济”。他认为“掌握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国家将在21世纪处于领先地位”。当然,他在阐述对中美两国能源战略攻防转换担忧的同时,也为他制定的美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宏伟蓝图感到陶醉。他毫不掩饰地宣布道“现在是美国再次领先的时候了”。但是奥巴马的战略视野始终聚焦在中国。时隔不到一年,2010年1月25日,奥巴马再次在国情咨文提醒参众两院“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营太阳能研究机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美国的光伏产业因政府主导而全面超越中国。
第二、奥巴马的宏观、主观与战略失察
奥巴马领导美国发展光伏产业,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反对。相反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由于奥巴马与中国政府的成功斡旋,让美国摆脱了当年小布什总统退出《京都协议》遭致的无数抨击,其风头一下子盖过了意欲主导此次会议的欧洲国家。在美国国内,奥巴马的如意算盘也打得噼里啪啦的响亮,投资、就业、能源、选票各种诉求仿佛都可以在发展光伏产业中得到统筹兼顾,大有“毕其一役而其功”的豪情壮志。奥巴马可以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继续保持美国GDP百分之四的高增长,同样奥巴马提出10年投资1500亿光伏发展计划也几乎没有受到一点像样的干扰和反对。按理像奥巴马这样具备宏观视野和驾驭能力的总统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奥巴马却过于表现出“将光伏进行到底”的迫切心情,把原来应有政策主导的光伏产业纳入了他的主观轨道。这就为他日后逐渐误入歧途创造了条件。这里我们不妨通过美国扶持本土光伏企业来分析一下奥巴马的主观动机和做法。
1、树立产业榜样、激励投资者。国家之间的竞争是新兴产业的竞争,而新兴产业的竞争就是企业的竞争。奥巴马雄心勃勃地要把光伏产业打造为美国21世纪最具有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他不但希望美国光伏产业能够产生出克莱斯勒、通用、苹果、微软这样的伟大企业,而且更希望涌现出像比尔盖茨、艾克卡、福特、乔布斯、韦尔奇这样的国家英雄。由于这个原因,去年10月,奥巴马先后亲自到美国的solyndra和solarwoled公司访问,并将这两家公司视为美国“提供就业和发展新能源的标志”和“光伏样板企业”,其中Solyndra公司还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法律刺激鼓励绿色能源贷款担保计划的可再生能源公司,美国能源部共为这两家企业提供了将近11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在今天来看,虽然这两家企业已经在9月提出破产申请,但是当初奥巴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美国的光伏企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以更好地激励企业家投资光伏产业。但是问题是奥巴马没有通过正常的程序而且还找错了培养对象,随着Solyndra和Solarwoled公司前赴后继的倒下,不仅政府的贷款打了水漂,而且还把奥巴马企业培育计划“双保险”的安全气囊也全部引爆了。
2、坚信美国科技、发展高端技术。奥巴马大力发展美国光伏产业的最大信心来自于领先于全球的科学技术。毫无疑问的是,在光伏发电领域中,美国的薄膜电池和聚光光伏技术无论在实验数据和技术运用方面都能代表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技术与市场又是不同的概念,而奥巴马恰恰在这个方面显示出他的主观。solarwlord公司是这次美国发动“双反”的始作俑者,这个公司本来就是德国的企业,而且德国又是全球光伏大国。但是在一个以晶硅光伏电池为主导的国际消费市场里,以生产薄膜电池见长的Solarwlord公司却因无法在国内找到市场而去了美国淘金。Solarwlord公司之所以被奥巴马发现并在美国脱颖而出。除了它是德国投资美国的企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考虑该公司与美国公司在技术方面的对接和互补。为此奥巴马甚至对国内影响颇大的Solarfrist公司也不屑一顾。戏剧性的是德国的Solarwlord公司一进入美国,美国的Solarfrist公司反而去了德国。一年以后Solarfrist公司由于产品结构的多样性而得以生存,但是Solarwlord公司终究因产品不对路加速走向破产。错把技术当市场,又忽略和背离了市场消费主流,纵使奥巴马有再美好的愿望也会因对企业和市场的失察被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共和党议员FredUpton毫不客气地将此归咎于“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失败”,奥巴马也因此被逼上了背水一战的“双反”险境。
3、扶持企业简单化,重“输血”轻“产出”。奥巴马对美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也夹杂了他处理政府、党派、就业等方面的非经济因素,这种因素一旦作用于企业层面其政治意义你就会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奥巴马去Solyndra和Solarwoled公司的目的是为这两家企业打气。经他钦定的企业就可以成为美国光伏企业的榜样,不需要通过正常的选择、考核程序,如此一来,政府对这两家企业的贷款也就成为一种激励手段,企业也可借此避开银行围绕贷款性质、收入预期、风险评估展开刨根问底的严格调查。事实上,Solyndra和Solarwoled公司到今天都还没有说清楚他们获得这些贷款后的用途。要知道这两家企业从获得巨额贷款到宣布破产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半。由此可见,奥巴马的主观和固执是导致银行重“输血”、轻“产出”,对光伏企业轻率放贷的关键因素。虽然板子打在银行,根子却系着奥巴马。奥巴马应该让这家美国银行的负责人到中国来学习我国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和原则。
4、扶持政策不透明,表现出歧视倾向。美国对光伏企业的扶持政策一直缺乏透明度,直到Solyndra和Solarwoled等公司宣布破产,这个问题才得以浮出水面。根据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经奥巴马批准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也不仅仅是三家企业,还有更多的美国光伏企业也一直在享受着政府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值得指出的是,至今我国在美国投资光伏制造的企业有尚德电力、万向集团、英利绿色能源、保利协鑫等企业,但是在2011年根本没有得到过美国政府的贷款担保支持。这几家中国光伏企业的投资规模都相当于Solarwoled美国公司,美国为什么不可以对中国的光伏企业也给予一点支持呢?比如,万向美国今年与芝加哥的一个客户谈太阳能安装业务,但是在价格谈判时,甲方直截了当要求万向美国按照中国企业的价格供货,陷万向美国于无利可图和低价倾销之虞中。这种不公平的背后潜伏着的是一股对中国光伏企业市场歧视的暗流,这股力量一有时机就会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指手划脚。这股力量是此次美国对我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的急先锋,也是奥巴马积极支持这次“双反”的思想基础。
a)综上分析,Solarwoled公司的破产只是美国“双反”的诱因,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相当明了,这就是该公司的技术产品严重脱离了现实的市场需求。在美国,一家公司由于市场原因无法生存甚至破产是非常正常的事,完全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Solarwoled公司的破产又为什么会直接诱发美国的“双反”呢?我认为这与奥巴马的主观和失察有很大关系。奥巴马把扶植光伏电池企业列为发展美国光伏产业的重点,没有错。美国国内有人认为奥巴马上了Solarwoled公司的当。但是,奥巴马的失察导致了国家银行的错贷和损失是事实。为了转移矛盾,奥巴马将错就错、顺水推舟、不惜利用Solarwoled公司破产大做“双反”文章。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是Solarwoled公司忽悠了奥巴马?还是奥巴马导演了“双反”?人们要知道真想,我们还得看看奥巴马后来是如何把一个“低级失误”上升到“双反战略”的。
第三、奥巴马在“双反”中对中国说了什么?
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牵头联合其他6家匿名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提出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向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并征收超过10亿美元的关税。SolarWorld等公司把破产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奥巴马对此积极回应,表示支持美国太阳能公司要求政府向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美国拉开了“双反”的序幕。
10月25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刊登奥巴马在“双反”开始一周内的主要观点。称“总统奥巴马在其演讲中不断描述太阳能产业带来成千上万份工作的情景,他虽已致力于向太阳能产业提供补贴,但看起来并不管用。”此观点很大程度上为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双反”是否立案定下了基调。
a)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又强硬表态: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再次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
b)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正式立案。在这个被中国光伏企业称之为“黑色星期二”的这一天。中美两国光伏产业的竞争由企业层面上升为国家层面。
c)12月3日凌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以6票对0票的投票结果初步裁定,“由于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对美国市场出口价低于公平价格,并且得到中国政府补贴,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此举进一步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扫清了道路。
d)如果说上述记录还不能够完全表现奥巴马在“双反”中激进态度的话,那么下面这张图表却可以把奥巴马本人的作用真实地刻画出了。
由上图可见,美国政府在实行“双反”之前,首先要了解本国企业有没有采取过合作或者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策略和努力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更为奇怪的是,美国政府自身也没有通过国家和政府间的合作努力,而是直接进入了“双反”程序。有官方的记录表明,美国“双反”的动议始于去年9月初,仅仅过了3个月美国商务部“一边倒”的初裁认定书就公布出来了。可以说“双反”之所以由SolarWorld公司的破产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行为,这绝不是一个破产企业所能为之的事,而其中最为有力的推动力量就是来自奥巴马本人。SolarWorld公司的破产,一开始就有人认为是奥巴马被SolarWorld公司欺骗了,发动“双反”也就是给颜面扫尽的奥巴马寻找一个理由而已,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却成为被奥巴马主导的“玩火游戏”。“简单就是艺术”,这句话运用到政治家也同样贴切。奥巴马就是凭着简单的政治诉求和改革承诺上台的,而且一开始就表现出高超的驾驭能力,但是一旦与“双反战车”捆绑在一起,他就失去原来的从容和果决,在很多方面很快“失分”。1、就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而言,“双反”严重背离事实,奥巴马抹杀了中国光伏产业对全球的贡献。2、就全球经济合作贸易而言,奥巴马所主导的“双反”,在清洁能源领域带了一个坏头,他的战略智慧还不及欧盟建立“碳排放”税制设想的一半。3、就美国国内选情、经济、投资、就业而言,奥巴马祭出的“双反”大旗,只会使他陷于更多的质疑、失控和困惑。美国的“双反”终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逆市场潮流而动,不得人心。现在该是奥巴马考虑如何收场的时候了。我们暂且撇开政治因素和后续影响,即使在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具体依据的认识上,奥巴马也应该马上对“双反”叫停了。
第四、奥巴马对“双反”缺乏基本依据的认识
毫不夸张的说,美国的“双反”如果再信马由缰地走下去,将会使奥巴马陷入了一场严重的信誉危机。一是政治上的随意将会导致局势失控。二是贸易上的随意指责将会导致摩擦失信。三是产业上的随意保护将会导致合作失衡。一旦出现这个局面,这个责任是奥巴马负责?还是奥巴马政府负责?他们还有没有尽可能减轻甚至免除责任的条件?这个问题可是大有讲究的。
其实奥巴马对于这次针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基本依据的认识是严重缺乏的,就像他当初支持Solyndra和Solarwoled等公司时不了解市场主要需求是什么一样,在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的问题上,奥巴马同样地存在着许多认识的盲区和主观的片面。如果他能完全了解、理解和正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且以此说服他的政府精英领导团队和对他处心积虑的竞争对手及时对“双反”改弦更张,包括奥巴马本人在内的奥巴马政府也许会把“双反”导致的损失和责任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1、美国发动“双反”的企业行为不具备代表性
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产品开展“双反”调查,必须充分考虑带头提出诉讼的企业是否具备代表性。SolarWorld虽然是此次美国双反的主要发起者,但是他不能代表美国的光伏产业,最多只能是破产企业的代表。美国愿意为一个破产企业所带领的6家匿名企业启动国家“双反”的法律程序是极其不严肃的国家行为。被这7家美国光伏企业起诉的中国光伏企业多达75家,基本上囊括了我国主要的光伏企业。真不知道他们这么大的权利是哪里来的。问题还在于即使是美国的光伏企业也非常不认可SolarWorld的这类行为,国内反对他的同行企业居然多达1000家以上。原因在于该公司根本没有资格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企业立案调查,据SolarWorld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毛利率高达43.3%,二季度为39.7%。这与微利的中国企业相比,它是整个光伏组件行业中活得最滋润的,怎么也看不出在哪方面受到中国光伏企业侵害了?同时SolarWorld的财报还显示:一、该公司销售和管理费用超过10%,高于光伏行业的平均值,二、该公司组件成本高达1.08美元一瓦,相比行业平均的0.75美元一瓦高出了近30%。三、、该公司的库存天数平均为158天,到第二季度其库存已达到5亿美元之多。针对SolarWorld的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的低效率,业内人士毫不客气地把矛头对准了奥巴马政府,“这样的企业,还能创出全行业最高的毛利润率,这表明它的生存环境肯定不是市场化,不知得到了多大的政府支持和补贴。”SolarWorld的倒闭是因其自身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我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一针见血地指出,“得到这么多贷款担保还要垮,可见美国企业无能。”奥巴马应该从SolarWorld吸取教训,美国与其将他视为“双反”的代表企业,倒不如把他作为一个“失败的标本”来警示美国光伏企业更有现实意义。
2、美国发动“双反”的产业环节不具备代表性
光伏产业链与钢铁、橡胶、农产品等行业有很大的区别。后者的产业链是按照原料加工延伸产品构成的,一旦遭遇贸易壁垒,往往会从产业源头追诉。但是美国的“双反”恰恰是避开源头和终端,采用产业割裂的手段把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产业环节作为诉讼的目标。这同样也不具备代表性。从光伏产业链构成来看,美国在上游和下游几乎拥有技术和价格垄断的优势,在产业链中间美国在技术、材料和设备也具有超强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光伏电池组件制造环节方面,美国扬长避短放弃了在晶硅体光伏电池方面的垄断优势,让中国企业为他代工。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非晶硅薄膜电池制造方面依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因为与以晶硅体电池主导的国际市场需求不匹配,才出现了像SolarWorld这样决策失误、产品单一、成本高昂企业的破产现象。
这对美国整个光伏产业来说也就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影响。非常遗憾的是,美国却以此迁怒于中国光伏企业,与中国玩起了“田忌赛马”的游戏。“田忌赛马”的最大特征就是利用竞争的不对称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双反”就是利用了不具备代表性的晶硅电池来对抗中国的整个光伏产业,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险恶用心,在国际贸易纠纷中是非常不得人心的,必将遭到中国政府和企业的严正反对和反击。去年9月8日美国参议员RonWyden在给奥巴马的信中只强调“一年来中国在美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增幅高达240%。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量在2006年-2010年之间增加了1593%。”但是奥巴马怎么不想想美国的硅业和光伏材料、设备制造企业对中国出口额的高增长及其高利润率的这一事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公斤30美元的多晶硅当年却可以500美元一公斤的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再则,奥巴马也该清楚在中美两国光伏贸易中,美国的贸易顺差在逐年大幅提升,仅2011年就高达20亿美元之多,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面积的提高。如果仅仅以个别种类的产品缺乏市场和竞争力作为极端理由来实施对中国的“双反”,美国不仅会失去现有结构性的贸易顺差和产业利益,而且在未来大力建设光伏电站的高峰时期。美国也将失去中国这个全球光伏组件生产大国的基础性支持。因此奥巴马此时在“双反”中寻机淡出应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3、美国发动“双反”的特指产品不具备代表性
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对全球光伏产业的贡献已经无需赘言。毫不客气的说,没有中国光伏企业规模化大生产带来的电池组件成本下降,欧洲的德国、意大利等光伏大国想要实现平价上网和减少财政补贴的历史恐怕还要推迟好多年。奥巴马眼看欧洲国家光伏电站建设依靠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件的支持而渐成气候也不甘落后。正当他全力推进美国光伏电站建设的节骨眼上,发生了SolarWorld等公司接二连三的破产风波。俗话说“链条总是在最脆弱的地方断裂”美国的光伏产业具有全球无可争议的优势,但是它的产业链在中间环节却出现了与市场严重“脱链”的问题。2011年9月美国破产的3家公司都是薄膜公司。薄膜技术虽然很先进,但是还不够完善,其成本高于多晶硅,因此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如果说中美两国光伏产业的战略竞争是一场“龟兔赛跑”,那么,美国光伏企业输就输在技术上睡觉的时间太长而忽视了市场的现实需要,中国光伏企业赢就赢在脚踏实地瞄准市场主要需求而不知疲倦的前进。说到底,中美光伏企业之争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光伏电池产品的结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的结果就是还没有短兵相接,美国企业就已经不打自垮了。
现在令奥巴马头疼的问题有三个,其一、美国“双反”以中国晶硅光伏电池制造企业为突破口存在天大的破绽,美国无法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光伏企业给美国光伏企业直接造成的危害。美国的光伏企业在薄膜电池技术领域确实领先与世界,但是它自动放弃晶硅电池的生产和市场竞争导致最后的破产完全是咎由自取,这怎么能够直接嫁祸于中国光伏企业呢?
其二、从全球光伏电站建设的性价比来看,晶硅光伏电池将会在近年内继续占有主导地位。美国发动“双反”在严重挫伤了中国光伏企业投资美国信心的同时也促使许多中国企业愤而退出美国市场。供求关系一旦发生变化,用不了几个月,进口美国的电池组件价格就会因此而提高,美国“双反”很可能因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三、目前世界各国发展光伏产业,都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的支持。中国光伏产业的特点是“两头在外”,产品销售价格均由国际市场确定,因此根本不存在“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一说。再退一步说。即使中国光伏企业得到了国家的补贴,岂不是让有关国家直接享受了中国政府的补贴了。确切地说,美国是所有国家中最希望获得中国政府和企业优厚待遇的国家。奥巴马上任后不久,就推出“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提出在3年内让美国再生能源产量倍增,保证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到2012年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也就是说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奥巴马要在今年完成他第一任期内美国光伏发电增容的战略任务,他不仅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大量的产品支持,更需要中国光伏产业更为优惠的价格援助。排除政治原因,奥巴马根本没有理由对一个正在帮助他实现光伏大国梦想的中国光伏产品进行所谓的“双反”甚至再课以百分之百的关税。世界上哪有这种逻辑。相反,奥巴马还要通过这次“双反”认真总结美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政府决策失误的深刻教训。
美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战略失策是多方面的,笔者将会在《一个瞒天过海的惊天阴谋----美国“双反”谁之过》一文中继续评述。
最后的小结:
美国“双反”走到今天,奥巴马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开始是被迫表态,继而是巧妙利用,后来是陷于其中,现在是不能自拔。“双反”对于奥巴马来说有可能是一根政治上的“救命稻草”,也极有可能成为压垮奥巴马的最后一根“政治稻草”。
奥巴马的立场是进?还是退?目前无不充满各种悬念和变数。但是,世界总有公理在,相信一切反对“双反”和关心奥巴马政治命运的人在2012年开始的时候都会这样对奥巴马说:“马儿啊,你慢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