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10年新材料行业将形成千亿元至万亿元产值。9月7日,编制一年有余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亮相,这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亦带来了一针强心剂。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6类新材料进行重点支持。其中功能膜材料是新能源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
“功能膜材料可被用于太阳能电池膜领域。”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秘书长黄俊鹏指出,太阳能电池膜受益于光伏建设以及光伏升级,有望成为功能膜中突出的子行业。可以预计,未来该领域将涌现出一批成长前景良好的公司,这也将大大促进太阳能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量的18%左右,预计2030年占比将达30%。未来10年,光伏建筑将成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应用的最大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在解读《规划》时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形成10个产值过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
“该《规划》更注重产业推广性,让已成熟的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赵宵龙处长认为,新能源产业更应借此契机,加快研发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从现状来看,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虽大,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还不能称之为技术强国。黄俊鹏坦言,“我国太阳能、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但客观地讲,在自主开发能力方面还相对薄弱,高性能的材料、核心部件和重大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中国制造’总体水平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