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包括能源、石油等天然资源和粮食在内,一切资源都会日渐短缺。其中的一大诱因便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增加。仅这两个国家就拥有25亿人口。再加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问题恐怕还会更加严重。这引发了“世界长此以往恐将崩溃”的担忧,国家、社会以及企业都在为“实现永存”煞费苦心。“可持续发展”成了所有阶层最重要的课题。要想解决这一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框架恐怕都需要进行大幅调整。也就是说,如果沿着现在的道路走下去,未来将漆黑一片。太阳能

首页 > 光伏组件 > 其他 > 综合 > 正文

未来能源产业或将转向能源服务产业

2011-09-06 17:12 来源:日中环保生态网 

今后,包括能源、石油等天然资源和粮食在内,一切资源都会日渐短缺。其中的一大诱因便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增加。仅这两个国家就拥有25亿人口。再加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问题恐怕还会更加严重。

这引发了“世界长此以往恐将崩溃”的担忧,国家、社会以及企业都在为“实现永存”煞费苦心。“可持续发展”成了所有阶层最重要的课题。要想解决这一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的框架恐怕都需要进行大幅调整。也就是说,如果沿着现在的道路走下去,未来将漆黑一片。

太阳能发电不会成为基础能源

面对不断扩大的电力需求,图2预测了保障需求的手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减少化石燃料的比例,总量扩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国应该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命题,全面采取措施“摆脱化石燃料”。

图2

化石燃料即使减少比例,总量也会增加

考虑到预算、选址、建设期等方面,核电站在全面运转前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因此,如果详细观察目前的情况和计划,大致可以推测出15年后的未来。笔者曾经预测,2025年的核电将是2010年的约3倍,鉴于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从现在来看,恐怕最多也就是2倍左右。

但是,就算核电的开发踩了刹车,未来的能源需求也不会大幅减少。核电即使增加到现在的2倍,也完全不足以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留下的现实选择恐怕只有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

从图2来看,煤炭的比例之大出乎意料。这是因为煤炭的储量丰富,而且价格稳定。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中心,煤炭在今后估计仍会是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按照预测,煤炭的组成比例虽然会在2025年相对减少,但总量会增加到约1.5倍。

石油和煤炭一样,虽然组成比例会慢慢减少,但估计总量反而会增加。能源用途将增加约1.5倍,再加上塑料和化学纤维等工业原料需求,总量恐怕将扩大到2~3倍。

天然气受到世界瞩目

天然气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储量丰富,而且持久性强。在过去,主要使用的一直是石油天然气(LNG),但近年来,产自普通油田和气田以外的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其中的“页岩气”备受关注。除了以北美为中心陆续发现巨大气田之外,这也是因为近年来的技术革新使得低成本开采成为了可能。具体来说,通过能量转换的方式计算,相当于1桶原油的天然气约为33美元,开采成本不到原油价格的一半。

鉴于以上情况,在2009年,美国超越俄罗斯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国内借助页岩气大增产,建成了天然气自给体制,俄罗斯等国的出口用天然气开始出现了富余。页岩气不仅会大幅改变北美的天然气需求预测,估计也会大幅影响全世界的能源需求预测。

天然气公认属于清洁能源。但这只是与煤炭和石油相比,同样也会排放二氧化塔和氮氧化物。也就是说,积极使用页岩气对解决气候变暖问题没有帮助。即便如此,从美国热衷开采、使用天然气的态度不难看出,该国的真正目的是把确保能源稳定放在首位,把应对地球变暖放在第二位。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尽量增加水力和可再生能源是最佳策略。但水力发电设备能够安装的场所有限,而且建设耗时漫长。在能源需求激增,而且“资源国家主义”不断抬头的情况下,各国估计会竭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恰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宣布转变能源政策,向世界表明了把可再生能源加入到基础能源之中的态度。但笔者却怀疑菅直人首相到底清不清楚基础能源的含义。日本恐怕将会一股脑地加快普及太阳能发电。笔者虽然觉得这是件好事,但也认为太阳能发电绝对无法成为基础能源。如今,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百万瓦级太阳能)项目进展得如火如荼,1兆瓦(100万千瓦)功率据说需要约1.5公顷(15000m2)的土地。另一方面,现行核电站1座的功率约为1000兆瓦,换算一下就很容易看出需要的土地面积之大。

不只是百万瓦级太阳能,社会对于公共设施、工业用或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关注也在快速攀升。笔者虽然认为太阳能发电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基础能源,但并不认为普及是徒劳无功。哪怕是令生产电能消耗的能源减少1%,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同样意义重大。

在化石燃料以外的能源中,风力发电据说收益性最高。但风力发电在日本普及的可能性恐怕很低。因为在日本,设备需要以台风接近作为前提,预先进行强化,会导致成本增加。由于是国土狭窄、多山区的地形,设置场所也十分有限。平地很难确保,如果勉强架设风车,不仅有损景观,噪声问题也会加重。

能源需求将在2025年增加到现在的2倍

今后全世界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到2025年,能源需求预计将增加到2010年的近2倍。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大幅增加。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增加了2倍以上,已经与美国相当。这种速度在今后似乎也不会减缓。

预测注重的是“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能源效率化”三点。只要人口增加,能源需求就会相应增加。如果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变得富裕,能源消费量也会继续增加。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则面临着削减能源消费、提高效率的要求,需求应该会趋于减少。

能源供应的责任由谁来负

从过去的趋势来看,世界的能源形势如今正开始发生重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能源供应的责任由谁来负”这一课题浮现了出来。

当出现问题时,必须有人负责。即使东京电力公司全面承担损害赔偿,但核电毕竟是作为国策发展的事业。东电只是在遵照国家的方针。一旦东电垮台,国家将担负起最终责任。停止供应能源并不是一味指责东电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今后,不只是能源,通信、水和部分粮食应该也会出现“国家负责”的趋势。过去之所以推行“自由化”,是因为日本和平。只要出钱,能源自然唾手可得。通信环境和水也是如此。但是,今后的情况还会是这样吗?

现在,中国夏季的能源需求正在激增。听说就算没有地震,夏季的计划停电也是司空见惯。今后情况恐怕还会更加恶化。身处日本的我们不能以为自己置身事外,只要出钱就能随心所欲地用电。那样一来,“由谁负责”、“由谁管理”必将成为话题。必然会产生“应当由国家负责”的探讨。

转向“能源服务产业”

笔者预测,稳定供电在今后将成为公共性非常强的事业(公共领域)。认为东电应该从本质上向接近公营的形式转变的讨论也已经出现。包括核能、水力等非常困难的事业在内,管理功能恐怕会逐渐由电力核心公司掌控。

负责发电的部分应当也会有很多公司参与。发电事业虽然需要庞大的投资,但能够得到电费这种无疑在未来也不会消失的现金流。如果今后建立起太阳能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投资能够得到约10%,最差也能够得到约5%的回报,而且是在政府的担保下。这种金融商品化其实已经在欧洲实施。利用能源发电无疑会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投资领域。而且会作为国策推动,与金融信贷结合。估计发电商会呈现飞跃式增长。

家庭方面,太阳能电池板与智能电表、蓄电池组成的系统估计会以家庭为单位逐渐普及。笔者预测,电动汽车将成为家用太阳能发电的“杀手锏”。在目前,设置太阳能发电系统平均约10年可以收回成本。但按照一般感觉,如果只是降低每月的电费,用户很难下定决心拿出以百万日元为单位的投资。但是,如果“汽车的燃料费基本免费”,就会有相当强的说服力。

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电能、电动汽车使用的电能都是“直流电”。因为是直流,即以直流充电,所以没有转换损失,电能可以高效使用。只要再把剩余部分储存在锂离子充电电池等蓄电池中,由于蓄电池也是直流电,就可以像家里拥有汽油罐一样方便地充电。

此类系统对于电力公司同样大有好处。如果只利用太阳能发电,晴天时剩余电能会从各个家庭一齐涌入系统,难免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不稳定。如果各个家庭拥有电动汽车和蓄电池,就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缓和大量电能一齐涌入的情况。

包含太阳能系统、电动汽车以及蓄电池、控制这些装置的智能电表在内的“系统”要想实现普及,跨行业的合作必不可少。系统一旦确立,就能够成为展现日本“综合实力”的商品,海外发展也大有希望。毕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