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球迷们对百事可乐世界杯广告记忆犹新。在海边,球星C罗把球传给梅西;梅西登月,月球立马变成一个绿茵茵的球场;他带球上场,躲过繁忙都市不断呼啸而来的出租车,粉丝们开始疯狂地尖叫……
如果太阳能光热发电界也是一场国际足球赛,那足球巨星们应该从美国加州SolarI号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开球,这是太阳能热发电界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之后,来到美国内华达州的槽式太阳能热电站,接着是往东,来到西班牙、以色列和摩洛哥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往南是澳大利亚也有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再回到亚洲,举目四望,仍是一片空白。
到年底,中国版图内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和北京延庆可望填补这个空白。
正因为空白,才机会无限。
这次的太阳能热发电三亚国际论坛,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创新联盟、跨国巨头、电力系统、中小企业和风投济济一堂,群情涌动。
3天的论坛,闪光灯闪个不停,坐在一旁的海归对记者开玩笑说,你有好多同行啊!
“他们大概是为了学习吧?希望不要再山寨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中国山寨了这么久,还停滞不前!中国大概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韩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他提醒我前来参会的很多是东部沿海的中小企业。
到了提问时间,主持人提示大家提问,在无人发言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提问。三天的论坛只有一两位执著提问者成为明星式人物。
“只是不停拍照,不会提问?!”仍是那位海归的质疑,也是我的质疑。
机遇无限,但我们必须承认,自身修养不够,只有抓紧提升内功,才能抓住机遇,写好光热发电这篇文章,踢好这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