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代表,光伏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而中国也已经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但在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中,竟有九成以上是用于出口,光伏产品在国内迟迟不能打开市场,产业一直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
江苏省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龙头老大”,占据国内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如何摆脱“为别人做嫁衣”的尴尬?怎样扩大光伏产品应用的内需?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企业家和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光伏产业外销迅猛
近九成供应欧美市场
据了解,江苏是内陆新能源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光伏产业成为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的产业。而江苏省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产品出口,以出口年均增长150%的速度成为国际光伏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
江苏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介绍说,以太阳能电池为代表。2009年,我国的产量是4.1GWp,排名世界第一,其中江苏省晶硅电池产量就达到2.3GWp。而在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前15位的电池制造商中,中国占了9家,江苏企业就有5家。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有300余家企业生产太阳能应用相关产品,其中8家企业成功在境外上市,近20家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瞿晓铧称,江苏估计占据了中国光伏全产业链的七成份额。
尽管已跻身国际光伏产业基地,已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但是江苏光伏产业依然头顶“制造”二字,产业的发展没能成为江苏绿色发展的能源推动力。
在展览会现场,记者发现多数企业的光伏电站项目都在国外。瞿晓铧介绍,建成的光伏电站项目多在德国、西班牙等国,他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投建的光伏组件厂将于明年一季度全线投产,届时产能将达300兆瓦。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光伏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光伏组件厂。
光伏产业还是个政策市
扩大国内项目是打开市场关键
如何才能让光伏产业“墙里开花内外香”?打开国内市场、扩大应用是关键。但当前,国内光伏发电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这也是产业发展一道必须逾越的门槛。
据了解,太阳能电池占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六成以上,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是降低发电成本的主要途径。尽管我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世界第一,成本也比国际平均水平低20%~30%,但和“平价上网”的要求相比还相差很远。要想达到1元/千瓦时的电价水平,光伏系统售价要低于8元/瓦,效率要高于20%;非晶硅等薄膜组件的单价要低于6元,效率要高于12%。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表示,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正逐步推动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降低,但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仍然是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产业。光伏产业的全球博弈归根到底是各国在技术与政策方面的博弈。就各国提供的上网电价政策来看,欧美国家为主体。
参展厂商普遍认为,国内现在对太阳能的鼓励政策还远远不及风电、核电。风电每年50%以上的市场规模扩张,就是基于国内风电场的快速开发。而国内太阳能电池销量的倍增,则主要依赖于欧洲地区的需求。
在中国,尽管政府已推出了预计补贴总额在100亿元左右的“金太阳工程”、“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政策,但这些项目还只局限于示范工程。由于项目较少,还可能促使各投资方不顾成本的折价竞标,从而带来两方面的不利:一是使政府误以为中国不需要进行补贴,光伏产业就可以立刻启动,未来想期待更多的财政支持将会举步维艰;其次,一些项目或为寻求成本节约而偷工减料,这反而会让政府在今后发放项目上更加慎重。
尚德为何要建“打假办”
加强自律,在成本技术上体现优势
“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太小,除了成本问题外,另一方面,也在于我们行业本身还不够强大。假设现在把全国5%的电力市场交给我们,我们也无力承担。”施正荣说。
在施正荣看来,要开拓国内市场,整个光伏行业应自律自强。比如,国内有不少小企业冒充尚德品牌,尚德被逼成立“打假办”,今年专门花了200万美元打假。正是这些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进入了光伏产业,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假象。
令人忧心的还有,中国企业在盲目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技术的进步。比如说,同类型的电池组件,由于在华成本较低,美欧等当地厂商将会在各自地盘联手,通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其他方式来打击中国产品的出口。
而中国假设没有成本适中且技术领先的高端电池,未来美欧等当地生产商也会选择将其生产线全部搬迁到中国,届时中国企业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而且,中国的光伏设备生产也极为落后。据了解,膜电池领域中,一种沉积在玻璃板上形成硅基半导体层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专用微晶反应室目前都是从国外进口。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国际上对中国光伏产品有反倾销倾向、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等等。但这个产业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光伏产业的蛋糕有多大,说实话,我们也很难预测。”与会专家们说,“5年前我们预计,到2010年江苏光伏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但现在,已经达到了近3000亿元。”对于江苏来说,发展光伏这一清洁能源正当其时。尽快从光伏产品制造大省走向应用大省,是光伏产业做得更大、更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