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灿若烟云,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两汉物质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地区。 11月11日,首届中国知名网媒徐州行大型采风活动启动,人民网、中新网、凤凰网等31家中国知名网络媒体齐聚著名的帝王之乡——江苏徐州,领略两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承汉代文明,弘扬民族精神 今天上午,“徐州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徐州汉文化景区,参观采访了集“汉代三绝”于一体的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

首页 > 光伏组件 > 其他 > 市场 > 正文

网媒齐聚光伏之都 饱享汉风古韵的醉人风采

2010-11-16 11:30 来源:大河网 
“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灿若烟云,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两汉物质文化遗存较为丰富的地区。

11月11日,首届中国知名网媒徐州行大型采风活动启动,人民网、中新网、凤凰网等31家中国知名网络媒体齐聚著名的帝王之乡——江苏徐州,领略两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承汉代文明,弘扬民族精神

今天上午,“徐州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徐州汉文化景区,参观采访了集“汉代三绝”于一体的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及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进入景区,立身于汉文化广场,依次可见这里陈列着汉代方形双柱、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书简》等雕塑,终点则是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古风汉韵扑面而来,如同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拙朴厚重的泱泱大汉王朝。进入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狮子山楚王陵,沿着倾斜的墓道小心下行,经过甬道,进入主墓,呈现在记者们眼前的是这位西汉第三代同姓楚王刘戊仿地面宫殿的陵寝。巨大的地下宫殿、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动荡的政治风云、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妙趣横生的故事再次把人们带回2000多年前的岁月。

据随行的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进一步挖掘景区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景区拟建“楚王珍宝馆”,计划将楚王陵内出土的文物做现场展示。该项目完成后,整个景区将呈现为一部立体的汉代史,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启迪和教化作用,成为集“两汉三绝”于一体、徐州地区最具代表性、国内外著名的汉文化旅游中心之一。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无不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千亿元新能源产业群走“低碳之路”,掀“节能减排”风暴

当新能源、低碳、节能减排这些词眼逐渐深入到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新能源的制造及研发如何走出一条低碳环保之路意义重大。

在徐州中能硅业,记者了解到,作为全球第三大专业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计划经过三年投入,建成国际一流的多晶硅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完善光伏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中能硅业除了为光伏产业提供原料,还为航空、电子等高科技产业提供高品质的半导体材料,将在五年内在徐州形成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群。中国的多晶硅行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面临着高耗能、高污染的误解还有被国外技术壁垒拒之门外的实际局面,所以谋求持续发展变得尤为艰辛

中能硅业2006年3月在徐州市经济开发区成立,到2009年6月,已建成五条共计18000吨产能的多晶硅生产线。到今年的产能已经提升到21000吨,是目前世界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已经建成的产能产量位列全国第一、亚洲首位,全球第三大专业多晶硅生产商。中能硅业目前每月多晶硅的产量超过1750吨,2010年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6500吨,比上年增长120%。

去年12月30日,中能硅业在徐州市贾汪区建成投产20兆瓦光伏地面发电站项目。做为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工程,该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建成规模最大的地面太阳能发电站。这个示范项目的系统设计运行寿命25年,初始系统效率80%,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1300小时,年发电量平均约26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7550吨,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2万多吨。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中能硅业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同时力争实现环保零排放。原常规的生产工艺是化工生产过程,多晶硅生产过程会产生氯化氢、氢气、四氯化硅、三氯氢硅等中间副产物,这些易燃易爆、有强酸腐蚀性的物质在中能硅业的生产系统得到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以装置和系统的升级,回收利用率都在99%以上。公司实现了多晶硅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有效维护了可再生能源环保制造,同时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谈及“光伏发电民用普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时,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介绍说,德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他们在2005年开始实施“光伏上网电价法”,以政府财税再分配的思路,对其他传统能源征收环境污染税,用来补贴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太阳能发电电池设备是一次投入,以后25年都是基本上无成本运行,要通过结构调整逐步提高新能源比例。

共同努力降低成本,实现一块钱一度电。电池的成本主要是硅材料,按我们的测算,用我们中能制造的多晶硅制作成电池、发电成本已经能控制在一度电1.5元以下,相信再经过持续的技术进步、产业的规模化运作,两三年内发电成本会降到1元以下。而目前传统能源发电成本在0.3-0.5元,如果考虑资源税、污染治理费用,再加上煤炭资源匮乏之后,煤炭发电成本三五年内也会靠近一度电1元,这样在成本上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接轨,随着环境的压力和成本变化,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比例会持续增加,成本大幅下降到普通民众可以承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