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光伏需求有望强势复苏,产业链各环节供需格局迎来边际改善;HJT设备国产化有望加速产业化进度。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成之见”)疫情影响渐弱,强势复苏在即:目前国内疫情整体受控,海外部分主流光伏装机市场疫情高峰已过。考虑国内2019-2020年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的建设

首页 > 报告 > 正文

深度报告 | 2020年光伏行业中期策略

2020-07-15 08:44 来源: 老成之见 

下半年光伏需求有望强势复苏,产业链各环节供需格局迎来边际改善;HJT设备国产化有望加速产业化进度。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来源:微信公众号“老成之见”)

疫情影响渐弱,强势复苏在即:目前国内疫情整体受控,海外部分主流光伏装机市场疫情高峰已过。考虑国内2019-2020年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结合户用光伏、特高压基地等光伏需求的释放节奏,我们预计下半年国内需求有望强势复苏,全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45GW,且景气度有望持续至2021年。其中2020Q4有望实现超过20GW装机,形成阶段性装机高峰。综合考虑全球各区域疫情发展情况及疫情对光伏电站建设的影响情况,我们预测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约120GW,季节层面有望连续环比上升,2020Q4全球需求有望接近45GW。2021-2022年需求有望分别达到150GW、170GW。考虑容配比因素,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有望达到132GW、169GW、192GW。

供给:扩产节奏各异,尺寸之争或将缓解:产业链各环节当前处于产能周期的不同阶段,在需求强复苏的预期下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供需格局。硅料环节下半年供需显著优化,价格涨势有望延续,高峰期价格有望回升至70元/kg左右。硅片环节下半年新产能继续投放,供需渐宽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价格或仍有下降空间,但空间有望缩小;在大尺寸化的趋势下,182mm规格或能缓解行业的尺寸之争。单晶PERC电池供需格局下半年有望小幅优化,单晶PERC电池盈利能力有望走出底部,保持回升态势。组件环节价格与盈利能力短期仍存在压力,但一线企业品牌、渠道价值开始显现,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技术:HJT产业化提速,设备迎增量空间:HJT电池相对于现有主流光伏电池具备转换效率高、提效空间大、发电能力强、工艺流程短等多重优势,是电池片环节的平台级技术,目前产业投资热情正逐步提升。HJT电池替代PERC电池的非硅成本临界范围约0.4-0.5元/W,且降本路径清晰可实现。同时,在设备国产化的基础上,HJT设备初始投资额在降至5亿元/GW以下的过程中有望推动HJT产线投资回收期快速下降,进而加速HJT电池的产业化进度。我们测算2020-2025年新增设备需求空间有望超过600亿元,产能投放高峰年份空间有望超过200亿元。

预计下半年光伏需求有望强势复苏,2020-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分别达到120GW、150GW、170GW。硅料、电池片环节供需格局有望优化,硅片环节降价空间有望缩小,组件环节集中度有望提升,玻璃等关键辅材或于装机高峰期出现涨价。推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晶澳科技、爱旭股份、福斯特、锦浪科技、林洋能源、阳光电源、正泰电器等,建议关注福莱特。HJT设备国产化有望推动产线投资回收期快速下降,加速产业化进度,2020-2025年新增设备需求空间有望超过600亿元。推荐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山煤国际、东方日升、通威股份等,建议关注金辰股份、苏州固锝等。

1 需求:疫情影响渐弱,强势复苏在即

1.1 回顾:新冠疫情对光伏需求造成短期冲击2020年1-5月光伏装机同比下降:根据中电联数据,2020年1-5月国内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6.15GW,同比下降约23%。其中1-2月装机量同比下降69%,3-4月装机量实现同比增长,与疫情对电站开工情况的影响基本匹配。预计随着部分2019年遗留竞价项目与领跑者奖励项目集中于6月30日前并网,6月光伏装机量有望实现同比、环比显著增长。

1.png

组件出口量同比持平:2020年1-5月我国对外出口光伏组件总量26.19GW,同比基本持平。其中1-2月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11.3%、21.4%,3月同比增长19.5%,4月同比下降4.3%,5月同比增长5.5%,与疫情先国内、后国外的影响节奏基本一致。组件出口情况受到疫情扩散的波及,但整体而言好于市场在疫情开始全球蔓延时的较悲观预期。

2.png

1.2 国内需求:2020H2强复苏,Q4将迎装机高峰2020年竞价项目总量25.97GW,超市场预期:2020年6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国家补贴竞价结果的通知》,纳入2020年竞价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5.97GW,其中普通光伏电站25.63GW,工商业分布式0.34GW。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0年进入补贴范围的光伏项目加权平均度电补贴强度约为0.033元/kWh,相比于2019年的0.065元/kWh下降接近50%。本次补贴竞价的补贴降幅与补贴项目总量超出市场预期,为后续国内光伏需求构筑了坚实的基础。

3.png

预计低补贴项目年内落地概率较大:根据智汇光伏统计,本次竞价入围项目中,补贴强度低于0.01元/kWh的地面电站项目总规模约4.4GW,补贴强度为0.01-0.02元/kWh的地面电站总规模约5.7GW。而根据前期政策规定,今年入围的竞价项目如未在2020年底前全容量并网,则每逾期一个季度电价补贴降低0.01元/kWh,逾期两个季度则取消项目补贴资格。因此补贴强度较低的约10GW项目建设迫切性相对较高,有望于2020年内落地建成。

户用光伏装机量有望达7-8GW: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2020年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调整为0.08元/kWh。根据前期国家能源局《2020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总额为5亿元,就此计算,预计2020年补贴总额可容纳户用光伏项目约6GW,考虑1个月缓冲期的存在,预计2020年户用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7-8GW。

特高压基地项目支撑2020Q3需求:2019年9月,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3GW光伏项目完成招标,招标要求项目应在2020年9月30日前全容量建成并网,每逾期1个月并网电价降低0.01元/kWh;2020年12月31日前不能实现全部容量建成并网的则取消项目补贴资格。目前海南州特高压基地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有望按时完成并网,对2020Q3国内光伏需求形成有力支撑。

4.png

平价项目逐步释放: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其中光伏发电项目总量14.78GW。根据我们统计,拟建光伏项目中约4.5GW明确给出预计于2019年并网,大部分项目的预计并网时间为2020年内。此外,近期多个省区公布了平价上网项目申报名单,总量约40GW,其中2020年内开工项目约17GW。

5.png

新增消纳空间大幅增长: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信息,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新增光伏发电消纳能力39.05GW,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新增光伏发电消纳能力7.4GW,内蒙古电力公司经营区域新增光伏发电消纳能力2GW,全国合计新增光伏发电消纳能力48.45GW,同比2019年的32GW消纳空间大幅度增长,有望支撑2020年国内40-45GW的新增装机容量。

全年国内装机量或达45GW,Q4有望出现装机高峰:考虑2019-2020年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结合户用光伏、特高压基地等光伏需求的释放节奏,我们预计下半年国内需求有望强复苏,全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45GW,且景气度有望持续至2021年。其中2020Q4有望实现超过20GW装机,形成阶段性装机高峰。

6.png

1.3 海外需求:需求逐季转旺,景气有望持续部分主流光伏装机市场疫情高峰已过,需求开始回暖:在3-4月的快速爆发期过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欧洲主流光伏装机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每日新增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均已大幅下降。根据光伏們报道,欧洲大多数国家之间的旅行限制开始相继解除,在一定限制环境下保持对抗疫情将成为很多国家的常态,欧美、澳洲、日韩等重点光伏市场的需求量已经缓步恢复,全球光伏市场在二季度末呈现了需求向好的态势。

7.png

大型电站支撑美国市场需求,印度、拉美市场有待观察:相对于传统欧洲与东南亚、澳洲等地区,美国、印度、拉美区域疫情形势相对严峻。美国市场在大型电站项目的支撑下,2020年仍有较好的装机预期,但预期已有所下调,其中分布式光伏需求可能同比下降30%以上。根据PVInfolink、光伏們等行业媒体报道,印度、巴西等市场需求目前均有所受损,但印度电站建设已从5月开始恢复,巴西等拉美国家仍在进行大型光伏项目的立项与审批。考虑这些地区新增病例仍处于上升状态,我们认为仍需跟踪观察后续需求落地情况。

8.png

需求逐季转好,后续景气有望持续:综合考虑全球各区域疫情发展情况及疫情对光伏电站建设的影响情况,我们预测2020年海外需求约75GW,同比下降约17%;全球装机约120GW,同比持平;季节层面有望呈现连续环比上升的态势,2020Q4全球需求有望接近45GW。2021-2022年需求有望分别达到150GW、170GW,恢复正常增长。

9.png

2020年组件需求或达132GW:根据光伏們报道,最新版《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提出了放开容配比的限制,从新规评审过程看,各方都同意容配比的提高,从2019年下半年的平价项目开始,光伏项目普遍都在考虑提高容配比。而欧美等地区光伏电站一般按照1.2-1.4倍容配比设计,因此光伏组件需求一般会超过光伏装机需求。考虑各区域容配比情况,我们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有望达到132GW,2021-2022年达到169GW、192GW。

10.png

2 供给:扩产节奏各异,尺寸之争或将缓解

2.1 硅料:供需格局优化,价格回升有望延续近期硅料价格触底回升:2019年一线硅料企业集中投放新产能之后,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光伏整体需求弱于预期,硅料环节供需格局有所松动,致密料价格由年初70元/kg下跌至最低59元/kg,跌幅近20%,菜花料价格降幅则超过40%,硅料价格已贴近一线企业老产能与二线产能的现金成本。近期由于前期库存逐渐消化、630并网时点临近等因素的影响,硅料价格开始小幅上扬。

11.png

2020H2供需格局显著优化,价格涨势有望延续:相比于2019年硅料产能的集中投放,2020年下半年行业新产能释放较少,加之韩国企业OCI已开始最小化韩国国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产能,进一步优化了2020H2硅料环节的供给格局。而从需求端来看,下半年光伏装机需求有望逐季回暖,2020Q4则有望迎来阶段性装机高峰,对应硅料需求或超过14万吨,其中单晶料需求或接近12万吨。我们测算2020Q4硅料环节在65元/kg(6.5万元/吨)的均价下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高峰期硅料价格有望回升至70元/kg左右。

12.png

13.png

2.2 硅片:产能持续投放,大尺寸趋势确立供需紧张缓解,硅片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受疫情以及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等硅片企业新增产能陆续投放的影响,2019年至2020年初单晶硅片供需格局偏紧的情况已告一段落,单晶硅片价格从2020年3月起进入下降通道,G1规格单晶硅片价格截止7月初已下降约28%,但由于硅料价格亦有可观降幅,单晶硅片企业仍保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14.png

2020H2新产能继续投放,价格或仍有下降空间:目前隆基股份仍有楚雄、银川、曲靖、腾冲等地的新单晶硅片产能在建,根据公司规划,2020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75GW以上。此外,中环股份五期产能以及晶科能源、上机数控等企业的在建产能亦正常推进,预计下半年单晶硅片新产能仍将继续投放,供需渐宽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但下降空间或因装机需求迎来阶段性高峰、硅料价格回升等因素而有所缩小。

15.png

大尺寸趋势确立:大尺寸硅片在对生产成本增加较小的同时可有效提升终端组件发电功率,从而摊薄制造端单位功率成本和电站LCOE,符合行业平价上网的大趋势。近两年单晶硅片新尺寸频出,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分别推出166mm、210mm产品,产业内亦有其他尺寸应用,但多种尺寸并行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佳的问题。近期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等多家光伏企业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 的硅片标准(M10),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平抑行业的尺寸之争。

2.3电池片:单晶PERC电池盈利能力回升单晶PERC电池价格企稳:疫情蔓延以来,单晶PERC电池环节由于前期扩产产能释放较快,疫情期间价格亦显著承压,最低点相对于年初水平下降约21%,一度跌破多数产能的生产成本。近期受需求阶段性回暖影响,单晶PERC电池价格价格小幅回升并企稳,叠加硅片降价,电池片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16.png

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回升:受疫情影响,2020年单晶PERC电池扩产速度有所放缓,部分新产能延期投产,亦有部分企业放弃扩产计划,加之2020H2光伏需求整体向好,整体而言单晶PERC电池供需格局下半年有望小幅优化。考虑上游单晶硅片环节供需逐步宽松,单晶PERC电池盈利能力有望走出底部,保持回升态势。

行业集中度或有所提升:近期工信部组织修订完成《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0年本)》(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新版规范条件提出新建及改扩建的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要求分别不低于20%、23%,存量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和22.5%。2019年单晶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22.3%,意味着大部分二三线电池片企业的产品目前无法达到效率要求,同时扩产难度加大,预计头部单晶PERC企业的市场份额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2.4 组件:渠道价值显现,格局有望优化

价格持续下跌,激进报价或透支后续降价空间:作为衔接终端需求的环节,组件环节自疫情蔓延以来价格持续下跌,单晶、多晶组件价格相距年初水平均下降约13%。此外,近期部分国内大型光伏电站招标中屡屡出现激进报价,单、多晶组件报价一度低至1.2元/W、1.3元/W,预计已跌破主流组件厂商生产成本,在透支后续降价空间的同时或对电池片、硅片等上游环节进一步传导价格压力。

17.png

一线企业品牌、渠道价值显现:在需求受疫情影响而阶段性受损的情况下,一线组件企业品牌、渠道价值开始显现。当前组件环节开工情况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根据PVInfolink等行业机构统计,目前一线组件厂商开工与接单情况良好,但二线厂商产能利用率并未随近期需求回暖而提升,平均依然不足50%。预计在全年120GW的装机预期和一线企业的持续扩产下,下半年二三线组件企业难以摆脱开工率不足、盈利压力较大的现状,加之预期组件价格仍将下降,或有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一线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部分企业或于2020Q2继续兑现组件期货利润:由于海外组件订单执行周期相对较长,部分组件企业在疫情前签订的高价地区(如美国)订单或仍有部分于2020Q2实际执行,将导致2020Q2组件销售均价略高从而提高盈利水平。

3 技术:HJT产业化提速,设备迎增量空间

3.1 HJT是平台级技术,高转换效率与强发电能力支撑组件溢价HJT异质结电池的基本结构:HJT异质结电池以N型单晶硅片为衬底,在经过清洗制绒的N型硅片正面依次沉积厚度为5-10nm的本征a-Si:H薄膜和P型掺杂a-Si:H薄膜以形成p-n异质结,在硅片背面依次沉积厚度为5-10nm的本征a-Si:H薄膜和N型掺杂a-Si:H薄膜形成背表面场,在掺杂a-Si:H薄膜的两侧再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最后通过丝网印刷或电镀技术在电池两侧的顶层形成金属集电极,其结构具有对称性。

18.png

纯异质结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超过25%:目前国内外对异质结电池的研究已大范围展开,转换效率亦逐步攀升。现在在M2的标准硅片尺寸下,纯异质结结构电池的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为25.11%,由我国汉能成都研发中心创造,且此转换效率是在使用量产设备和量产工艺的前提下取得的,具备相当程度的量产可能性。同时,叠加IBC技术组成的HBC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26.7%。

19.webp.jpg

HJT电池具备技术路线和工艺方面的延展性:HJT电池一方面可以从提高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三方面着手进行改良提效,另一方面亦具备与其他技术路线或工艺的可叠加性,可在优化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吸取其他工艺的优点进一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叠加IBC技术的HJT电池转换效率已突破26%,叠加钙钛矿技术则有望将转换效率进一步推升至30%以上。我们认为在技术路线和工艺方面的延展性使得异质结结构可被视为光伏电池片的平台级技术,这也是异质结电池具备长期提效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原因。

HJT电池发电能力具备多方面优势:在转换效率之外,HJT电池在发电能力方面亦具备多种优势。1)温度系数低:主流的单晶PERC电池的温度系数一般在-0.4%/℃(即温度每升高1℃,发电功率相对于基准功率降低0.4%)左右,而HJT电池的温度系数仅约-0.25%/℃,因此在长时间光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使用HJT电池的光伏电站发电量和发电稳定性都更高。2)双面率高:HJT电池为正反面对称结构,且背面无金属背场阻挡光线进入,因此其天然具备双面发电能力,且双面率可超过90%,可在扩展应用范围(沙地、雪地、水面等)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发电量。3)基本无光衰且可薄片化:目前在产的HJT电池基本均为N型硅片衬底,基本无光衰;可薄片化意味着同片数的电池对应更少的硅用量,有助于在硅成本方面形成比较优势。

简单的电池结构决定了较短的生产工艺流程:从电池结构上看,HJT电池由中心的硅片基底叠加两侧的数层薄膜组成,整体结构颇为简单,各层材料之间基本不存在交叠、贯穿等现象。HJT电池生产过程的核心即为各层薄膜的沉积,不涉及扩散、注入等工艺,整体而言其工艺流程较短,主工艺仅有4步。相对于同属于N型电池、但生产工艺需要10-20步的IBC和TOPCon电池,HJT电池较短的工艺流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艺控制的复杂程度和产业化的难度。

20.png

高转换效率与强发电能力支撑HJT组件溢价:考虑到衡量技术路线性价比的最终落脚点在光伏电站的收益水平,我们在前期深度报告中从光伏电站IRR和度电成本的角度对HJT电池在组件端可具备的合理溢价水平进行了测算。综合测算结果和产业实际,在HJT电池目前23.5%左右的量产转换效率和单晶PERC电池22.5%的转换效率及价格水平下,从光伏电站收益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HJT电池在组件端可享有约0.25-0.39元/W的溢价空间,在此溢价空间下,相同建设条件的光伏电站应用HJT组件和单晶PERC组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1.png

3.2 HJT电池降本路径明确

组件溢价构建HJT电池非硅成本空间:结合电池片、组件环节其他成本、毛利空间等因素,我们综合判断HJT电池非硅成本的临界范围约在0.4-0.5元/W;如果HJT电池非硅成本达到临界范围,HJT电池相对于目前主流单晶PERC电池的性价比优势有望显现,从而有望实现对于单晶PERC的替代。根据前期报告,我们预计目前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水平大致位于0.6-0.7元/W区间,相对于0.4-0.5元/W的目标仍有一定幅度的差距。就非硅成本的组成而言,异质结电池在低温银浆、设备折旧、靶材耗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降本潜力。

银浆:随着MBB多主栅工艺的逐步应用,目前应用9BB的HJT电池银浆耗量预计可下降30%,对应可节省非硅成本0.05-0.06元/W。后续如SmartWire等新型连接技术国产化取得突破,则银耗有望进一步降低25%至150mg/片以下。此外,HJT电池低温银浆本身的国产化也有望降低银浆价格约15%-20%。

设备:目前进口设备整线投资水平约8亿元/GW,全部国产化后的初步预期水平为5亿元/GW以下,预计可降低折旧成本约0.05元/W以上。

靶材:以PVD工艺为例,ITO靶材的耗用有望降低约20-30mg/片,结合ITO价格下降,预计可降低成本约0.01-0.02元/W。

22.png

电池提效放大成本空间:此外,根据我们的测算,HJT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可增加组件溢价空间0.05-0.15元/W不等,即可放大HJT电池的成本空间。考虑HJT电池研发力量持续增加,且研发成果正不断涌现,我们认为在不提升整体成本的基础上,25%的量产效率大概率可以预见。

薄片化有望降低硅成本:在硅成本方面,由于基底N型硅片具备更高的减薄潜力,且HJT的电池结构对薄硅片的兼容能力较强,硅片本身的薄片化则有望为HJT电池提供进一步的降本空间。根据CPIA光伏发展路线图,目前用于异质结电池的硅片厚度约为150μm。目前部分国产HJT电池片厂商已开始将140μm厚度的硅片投入量产。我们预计随着异质结电池技术的应用,硅片厚度降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23.png

3.3 近期产业化佳音频传

REC新加坡HJT产能实现量产,且有望进一步扩张:REC太阳能现有位于新加坡的600MW异质结电池产能于2019年9月投入量产,生产的Alpha系列组件可在60片版型上实现380W输出功率,组件效率21.7%,对应电池转换效率约24%。此前REC已与梅耶博格签署协议,拟将新加坡异质结电池产能进一步扩大至数GW级别。

72版型Alpha组件即将下线,计划扩建2GW组件产能:根据PV Magazine等行业媒体报道,Alpha组件已应用于意大利、德国、美国、新西兰、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光伏市场,REC太阳能将于2020年5月开始生产Alpha系列72版型异质结光伏组件,可实现输出功率450W。同时,REC计划在法国投建2GW异质结组件制造产能。

Hevel开始测试基于M6硅片的HJT电池:近期,俄罗斯厂商Hevel在M2+尺寸HJT电池片实现23.8%的量产转换效率,单片功率达到5.88W。同时Hevel已开始测试基于M6尺寸硅片的HJT电池片,在应用多主栅技术的基础上,预期单片功率有望至少达到6.71W。截至2020年3月,Hevel共有HJT电池和组件产能340MW。

首发半片9BB异质结组件,东方日升组件效率接近22%:2019年12月,东方日升推出440W异质结半片9BB组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0.8%-21.9%。2020年1月,东方日升成功中标吉林白城光伏(100MW)领跑者奖励1号项目,将为项目提供约25MW异质结组件,实现了异质结电池组件在国内首次成规模投入实际应用。

24.png

通威股份研发最高效率超过24.6%: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近年来保持着对电池片前沿技术的紧密跟踪,其中HJT电池研发产线于2018 年底启动,2019 年6 月正式运行。根据通威股份2019年年报,经过持续研发改进,截至2020年4月,通威股份HJT电池最高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4.6%。

25.png

3.4 国产设备降本加速产业化,设备市场空间或超过600亿元

电池片价格或伴随产业化规模的提升而快速下降:光伏电池片环节在新技术或工艺进步可量产后,一般会进入新产能快速扩张的周期,在新技术路线产能快速释放的过程中,供需格局在边际上通常处于恶化状态,产业化初期的溢价难以长久支撑,新产品价格一般随产能规模的提升而快速下降。

26.png

27.png

缩短产线投资回收期或为企业核心诉求:目前HJT电池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期,从产业目前的研发情况来看,主工艺设备的技术突破是HJT提效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预计HJT产业化后大概率不易摆脱设备水平对电池竞争格局的影响。大规模产业化后HJT电池的产能与价格或在一定程度上与单晶PERC电池的变化路径相仿,即价格可能在初期供需偏紧结束之后快速下降。在这样的预期之下,最大程度地缩短新产线的投资回收期或成为电池片厂商产能投资决策的核心关注点。

整线投资5亿元/GW或成“发令枪”:我们对HJT电池产业化的进度以及产业化后价格、成本、盈利等各方面进行了推演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HJT产能投资回收期对初始设备投资额的敏感程度在5-6亿元/GW附近出现分段,设备国产化对HJT电池折旧成本的降低不如银浆等辅材的降本幅度显著,但其对缩短产能投资回收期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

28.png

PECVD等主工艺设备国产化加速推进:PECVD是HJT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其价值量在整条生产线中的占比约50%-60%。目前梅耶博格与应用材料两家企业所生产的PECVD在成膜质量、设备产能等主要指标方面各具优势,但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折算到GW产能价格超过5亿元。因此,通过PECVD的国产化以降低设备价格是HJT设备降本的主要推动力,同时PVD、清洗制绒、希望印刷等主工艺设备的国产化对于设备降本亦有积极作用。

国内设备厂商近年来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发,且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理想万里晖PECVD设备已实现25.11%的HJT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钧石能源自研PECVD设备可支撑HJT电池达到24.1%的平均转换效率。迈为股份自主研发生产PECVD与丝网印刷设备,且已具备提供 HJT整线解决方案的能力;捷佳伟创已基本完成清洗制绒、RPD镀膜、丝网印刷等设备的研发并进入工艺验证阶段。

国产设备须取得产能、性能、价格之间的平衡:我们认为国内厂商或可博采海外优秀厂商的不同设计思路,在满足HJT设备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设备结构与工艺指标的优化,以在产能、性能、价格之间取得平衡。从近期国内企业取得的研发进展来看,预计国产PECVD设备有望在达到单台150-250MW产能的基础上将价格水平降低至3亿元/GW以下,进而有望将整条生产线的设备投资降低至5亿元/GW以下。

29.png

HJT设备6年市场空间或超过600亿元:我们预计在异质结电池成本进入临界范围的过程中,在设备国产化的推动下,HJT设备投资有望快速下降至5亿元/GW以下,产能投资吸引力的提升有望加速HJT电池的产业化进度并加速对现有技术路线的替代,行业产能或复制近年单晶PERC的扩张进程。我们测算2020-2025年新增设备需求空间有望超过600亿元,产能投放高峰年份空间有望超过200亿元。

30.webp.jpg

4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疫情整体受控,海外部分主流光伏装机市场疫情高峰已过;我们预计下半年光伏需求有望强势复苏,全年国内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45GW,且景气度有望持续至2021年;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约120GW,其中2020Q4装机高峰有望接近45GW,预计2021-2022年需求有望分别达到150GW、170GW。考虑容配比因素,预计2020-2022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有望分别达到132GW、170GW、192GW。在强复苏预期下,硅料、电池片环节下半年供需格局有望优化,硅料价格有望显著回升,电池片盈利能力亦有望提高;硅片环节降价空间有望缩小;组件环节集中度有望提升,同时玻璃等关键辅材或于装机高峰期出现涨价。推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晶澳科技、爱旭股份、福斯特、锦浪科技、林洋能源、阳光电源、正泰电器等,建议关注福莱特。

HJT电池相对于现有主流光伏电池具备转换效率高、提效空间大、发电能力强、工艺流程短等多重优势,是电池片环节的平台级技术,目前产业投资热情正逐步提升。在设备国产化的基础上,HJT设备初始投资额在降至5亿元/GW以下的过程中有望推动HJT产线投资回收期快速下降,进而加速HJT电池的产业化进度并加速对现有技术路线的替代。我们测算2020-2025年新增设备需求空间有望超过600亿元,产能投放高峰年份空间有望超过200亿元。推荐迈为股份、捷佳伟创、山煤国际、东方日升、通威股份等,建议关注金辰股份、苏州固锝等。

32.png

5风险提示

光伏政策风险: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与行业政策的导向密切相关,如政策方面出现不利变动,可能影响光伏行业整体需求,从而对制造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疫情影响超预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尚未结束,如疫情持续或出现反弹,可能因人流、物流受限而影响光伏装机需求,同时亦可能对企业研发投入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拖慢HJT电池研发生产进程。

价格竞争超预期:光伏产业链部分环节有产能过剩的隐忧,产品价格存在竞争超预期的风险,或对产业环节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消纳风险:随着我国光伏、风电装机容量的提升,其发电出力的不连续性对电网造成的消纳压力逐步增大,如电网企业限制后续光伏发电的新增消纳空间,将对光伏需求造成不利影响。

HJT电池效率进步与降本速度不达预期:HJT电池对现有技术路线替代的核心因素是性价比,包含转换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两个大方向,如任何一个方向未来进度不达预期,均会对HJT电池的整体性价比造成影响,进而延后HJT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

单晶PERC电池效率竞争力超预期:作为现有主流技术路线,单晶PERC电池如在转换效率上取得超预期提升,或在生产成本方面取得超预期下降,均会进一步拉开目前相对于HJT电池的性价比优势,从而导致HJT电池的替代进程放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