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血泪极为励志的行业发展史,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典型样本。一、从组装到全球霸主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现代社会离开了能源,基本上就无法运转了。各国为了发展经济,都在发展能源产业。煤炭、石油、天然气,又称石化能源,基本是靠天吃饭,要看祖上留下的

首页 > 光伏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市场 > 正文

万亿级光伏行业巨头在路上

2020-05-28 08:57 来源: 二级狗看世界 作者: 二级狗一枚

前言: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血泪极为励志的行业发展史,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典型样本。

一、从组装到全球霸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现代社会离开了能源,基本上就无法运转了。各国为了发展经济,都在发展能源产业。煤炭、石油、天然气,又称石化能源,基本是靠天吃饭,要看祖上留下的地盘如何。水电,也要是有条件才能发展。核能,要看技术,但由于安全等原因,各国近些年貌似都不再大力发展了。至于可控核聚变之类的,是未来技术,啥时候突破还不知道。

新能源中,光伏和风电,是两个异类。在10多年前,光伏和风电是非常不经济的发电方式,成本奇高。这两个产业是人类靠情怀,靠给子孙后代留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的信念发展起来的。在火电、水电等发电方式的发电成本在几毛钱的时候,光伏发出一度电的成本,要好几块钱,是传统能源发电成本的10倍以上。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光伏发电这种方式,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因为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不会有客户去大规模使用。但人类毕竟是人类,人类会考虑未来,会考虑可持续发展,是考虑石化能源用尽了怎么办,会考虑是不是有更绿色环保的能源提供方式。虽然经济上不划算,但光伏行业,还是诞生了。方法就是,政府补贴。

光伏行业出生的那一刻,就有浓重的政府导向色彩,就有浓厚的白左情怀,就有绿色发展理念。当然,因为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异,这样的行业不可能诞生在当时仍以求生存、求发展为主要目的中国,光伏行业的原产地是欧美澳等资本主义国家。

在2000年以后,欧美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理念,并准备为此付出补贴的代价,光伏行业迎来了大发展。新能源发展之初,都是依靠政府补贴的。那时候对中国来说,干的活和代工厂差不多,做的是来料加工。市场需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当地政府给补贴,建起的光伏电站成本虽高,但补贴了之后还是可以盈利;光伏各个环节的生产设备,也是欧美国家制造的,中国建厂生产所需的设备也采购自欧美;生产电池片、组建的硅料,甚至最初也都是靠进口的;至于各种光伏的技术路线,基本全部外来,中国就像一个大试验场,晶硅路线、薄膜路线等等各类路线,基本上全玩了一遍;中国做的,就是建厂后生产、制造,然后外销出去。当然,这也符合中国当时世界工厂的定位,利用土地、劳动力、环保不严格等方面的优势,为发达国家生产制造他们所需的产品。

说两头在外都已经是高看刚起步时的光伏行业了,准确的说除了制造几乎是每个头都在外。

就这样一个行业,10多年后,中国成了地地道道的全球霸主。光伏行业的设备,国内基本上都能够生产了,实现了进口替代;上游的原材料,硅料,逐步实现了自产;中游制造环节,硅片、电池片、组建等全流程,中国都可以做;下游市场,中国国内、欧美、中东、印度、南美、非洲等都是我们的市场,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海外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市场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在光伏这个产业,中国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基本实现了全球的最低成本和最高品质,基本逼退了发达国家的各类竞争对手,对全球主要市场实现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占领。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史,是中国众多产业对发达国家不断学习、追赶、超越的历史和缩影,也是一部将来值得大书特书的行业发展史。

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史,有几个非常值得一说的地方,这对于我们理解产业发展、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理解投资,非常有意义。我们需要简单的捋一下光伏发展史的关键要点,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何中国的光伏产业能够屌丝逆袭,无法理解国家之前为何在这个行业投入大量的补贴,有助于理解全产业链如何逐步完成进口替代。

1、中国光伏产业链,全球霸主地位已经形成

前面已经提过了,光伏行业起步的时候,最初技术在海外,设备生产在海外,市场在海外,硅料等原材料在海外,国内做的是高耗能、污染大、价值量分配少的加工制造环节。

到目前,中国从上游到下游已经基本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和国产替代,德国、美国、澳洲的光伏行业巨头,几乎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或者仅剩研发等环节了,或者已经卖给中国或在准备卖给中国的路上了,原因是中国入局光伏产业链后,各个环节不断降低成本,一轮轮降价,将欧美各大巨头的利润空间封死,持续亏损下只能逐步从这个行业退出了。至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既没有中国基建的效率,也没有中国产业链上下游配合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更难以有比中国更大的市场规模,想获得超越中国制造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基本上属于异想天开了。前面基本干掉了师傅,后面暂时看不到追兵,这就是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

一方面已经成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强大竞争优势,另外一方面,光伏已经逐步平价,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光伏甚至已经成了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庞大的市场喷薄欲出,想想就激动。

2、光伏行业是中国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以市场哺育产业发展的典型

在经济或者产业发展史上,市场或者说市场的规模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就没有办法大规模降低成本,没有庞大的市场就没有办法让企业在其中实现持续的增长;没有市场,也没有办法对一项技术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恰巧,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有足够国土纵深的国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几乎可以发展任何行业和产业,因为都有需求;只要做的足够优秀,就有可能成为全球巨头,因为单一市场规模最大。以前的时候,美国人说,只要做的美国第一,基本上就是全球第一。原因可以讲很多方面,但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体量最大,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凭借美国的优势进行全球化倾销,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原因。

韩国和以色列等小国的创业者非常羡慕中国的创业者,原因是他们国土和人口规模太小了,一项技术或者产业搞出来后,市场规模搞不大,没法搞成大体量的公司。公司体量还不足够大的时候,内需就开发完了,就需要开发国外市场,而国外市场对于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各种壁垒和差异,大幅的提高了市场开发的成本。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遇到了中国这样的对手,虽然技术上可能会稍微差一些,但是靠着庞大市场中国的对手可以养活自己并不断进步优化技术,最后形成成本上的强大竞争力,成本竞争力形成后会获得利润,利润又能支撑投入更多的研发,最终不仅形成成本竞争力,还能形成技术竞争力,变成了质优价廉,这样他们就直接被打垮了。以色列人搞出了ICQ,把这项技术发扬光大的是腾讯。同样,欧美人搞出了光伏产业,把光伏产业发扬光大的也是中国人。其他很多产业和领域都是,尤其是在制造业,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获得竞争优势。高铁,大飞机,芯片等很多行业,都在走光伏行业曾经走过的路。

欧债危机后,欧洲很多国家纷纷削减对光伏行业的补贴,中国当时新上了大量的产能,这些巨额投资直接面临巨亏的情况。后来发改委和能源局,开始对国内建设光伏进行补贴,在国内补贴之下,中国国内市场成为全球新增装机量最大的市场。到了2017年,中国新增装机量和累计装机量,已经形成了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绝对碾压。没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中国的进步绝对不会那么快;没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做支撑,也不可能迅速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3、光伏行业是产业政策成功的典型

说起产业政策,很多人有非常多的非议,尤其是原教旨主义市场派,基本上非常反对产业政策,反对国家对产业的干预和支持。理由很简单,产业政策扭曲市场导致了不公平竞争,产业政策导致了大量无效率企业的存在,产业政策浪费了大量纳税人的钱,产业政策换不来创新型产业。

从纯市场经济角度,我是认可这些关于产业政策的说法。但从后发国家追赶的角度,产业政策的价值和意义同样非常重大。

如果我们看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新加坡体量太小不具备参考意义。日本、韩国、台湾这三个,基本全部采用了产业政策。日本的通产省、大藏省,有一群精英进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各种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财阀内部也协调产业发展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合;至于韩国,朴正熙当总统的时候直接就干预银行和各个产业发展了,直接通过行政方式让银行放款给大财阀,大财阀发展和整合产业。三星怎么长大的?还不是靠着国家和银行的一轮轮输血,搞逆周期扩张,撑到最后打垮日本等国的竞争对手,形成了半导体产业的优势。至于台湾,搞法我们就更熟悉了,蒋经国1970年代开始搞“十大建设”,把基础设施搞了起来,基础设施搞起来后又开始搞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芯片产业,台湾的产业到现在都在吃蒋氏父子留的老底子。自从民进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后,就没再搞出过啥新产业了,甚至以前搞的核电也放弃了,现在直接搞反智的“用爱发电”了。

对任何国家来说,产业发展是硬道理,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于所谓的社会进步、民主、法治,根本就更无从谈起。

后发的追赶型国家,搞产业政策的道理也很简单,产业发展落后,不用产业政策进行支持,本国产业发展太慢、形不成竞争优势,在发达国家先发产业优势打击下,没有市场、没有利润直接就被打垮了。而且越是后发国家,体量越小,越难以形成各个行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只能将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某个局部,形成局部优势,在选定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里形成竞争力。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体量足够大,体制动员能力又强,搞起来产业政策非常容易形成碾压性的优势,当中国搞搞三峡电站、搞搞纺织化工这些产业的时候,发达国家还可以忍。但是你集中力量,不仅搞出了两弹一星,还搞出了航母歼20,搞完了高铁,又要去搞大飞机、搞芯片、搞5G、搞人工智能的时候,就不能忍了。都开始挖人家产业的祖坟了,要是再不吵两句,再不动动手,还对得起人家祖上一二百年打下的基业嘛?

回到光伏产业上来,在2010年欧债危机之前,国内光伏建设体量很小,这个产业是作为一个类似出口创汇、出口赚加工费的产业存在的。

欧债危机后,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希腊等欧洲五国(PIGS)等欧洲国家相继陷落,各国光伏补贴纷纷削减,中国投入数百亿美金建的生产线瞬间成为过剩产能,全产业链面临集体亏损的情况,巨额银行贷款也有变为坏账的风险。与此同时,欧美各国针对中国光伏产业掀起了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市场总量缩小,欧美本国光伏企业日子也不好过,自然要动员政府打击中国的产业链)。国内光伏产业也觉得“委屈”,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我们接过来了,靠土地优惠和退税,补贴发达国家享受清洁的新能源,反而要被倒打一耙。危机之下,中国政府出手了。

自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直到2012年,中国国内真正意义上鼓励光伏发电并网的政策几乎没有,至于落实和执行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国内市场极小,光伏产业非常依赖出口。2012年全行业几乎要垮掉的时候,政府出手了,光伏行业被纳入战略新兴产业,一系列扶植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政策支持不仅仅是给补贴那么简单,而是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后,解决光伏行业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靠一个部门是解决不了了,只能是顶层设计。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并网、金融服务、增值税优惠、补贴额度、补贴细则等政策相继推出,国内光伏市场加速启动。


大家感受一下13年的政策密度和力度。

当年,能源局(管补贴和建设政策)、发改委(管项目审批)、财政部(管钱)、工信部(管行业生产制造规范)、国家电网(管消纳上网)等几个能够制定产业政策的部门和影响光伏并网(国家电网)终端霸主相继入场。

光伏产业政策,显示出中国产业政策上应用的已经越来越娴熟。比如,用逐年下降的补贴(所谓“退坡”),倒逼产业链不断降低成本,尽快实现平价进而摆脱补贴;用逐步提高的性能标准,倒逼落后产能和技术不断退出市场,引导技术进步。在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之下,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到目前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平价了,产业后续发展越来越不依赖补贴了;光伏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效率的单晶已经取代了多晶和薄膜等技术路线;中国在光伏全产业链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形成了全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如果没有中国的产业政策,全球光伏平价的时间会大幅的后推;如果没有中国的产业政策,中国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时间也会后推、难度会加大。

4、光伏行业是产业链逐步整合的典型

中国光伏行业最初的角色是终端的制造组装,但是做着做着,不仅仅做了硅片、电池片、组件,还做了上游的硅料,还慢慢把各种生产光伏的设备给国产化了。这个在很多行业都是类似的,就像大飞机,中国好多零部件都要跟国外购买,但只要是终端组装是中国在做,中国就可以把其中的零部件逐渐国产化,逐渐替代掉国外的零部件。特斯拉也是一样的,上海工厂的国产化率最初是30%多,但是为了降低成本,为了提高效率,为了高效的供应链,各种零部件和设备都会逐步国产化,最终是整条产业链和价值链都移到了中国。中国手机产业链也是如此,苹果让富士康进行代工,各种零部件初期的时候很多来自于国外。但随着中国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各种零部件中国厂商逐步都能够生产了,生产之后如果还具有成本优势,就可以进行国产替代。小米,OPPO,VIVO是凭空起立的嘛?绝对不是,它是以中国优秀的产业链为基础的,没有优秀的产业链,根本发展不起来。当然,终端品牌发展起来以后,一些零部件刚开始也依靠国外,但随着技术发展进步,可以不断的替代。最终手机产业链就诞生了华为这样的大玩家,不仅搞出了低端机,还搞出了高端机。最后全球的手机产业链就剩美国、中国、韩国三个玩家了。日本自从在消费电子的终端品牌败北以后,其在产业链上零部件的优势,也被逐步蚕食。

终端制造和组装可能刚开始不赚钱,看起来也没啥技术含量,意义不大。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千万不能这么想,正是因为有了国产终端品牌和终端组装厂商,才可以不断的将产业链各个环节逐步进行国产替代,才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技术。这些配套的产业和技术,都意味着就业和税收,都意味着全产业链的整合和进步。看看日本消费电子终端品牌败走后,自己产业链是如何一步步被蚕食的,就知道掌握终端组装和制造、掌握终端品牌的意义和价值。松下电池被特斯拉踢开的那一刻,一定非常怀念有本国终端品牌的日子。

光伏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意味着全球平价时代以后,这个产业链创造的大部分价值也都会留给中国公司。

二、平价时代的光伏行业,市场前景无限广阔

光伏行业,广义上来说属于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属于能源行业。能源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行业之一。能源行业的变革和发展,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

能源行业,不仅影响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地缘政治。荒漠化的中东能够在二战之后成为世界政局的长期焦点,核心还是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很大,足以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

在人类能源的发展方向上,有几条不同的路线,前景最好的是可控核聚变,这项技术一旦实现,从能源角度来说人类就可以大规模的走出地球了。不过具体啥时候突破目前还不好说,我们暂时只考虑能看得见的技术。

传统石化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油、页岩气等)的问题一个是污染,另外一个是分布不均匀,总会有国家担心被卡脖子。中国就一直担心石油被卡脖子,所以大费周折搞中巴走廊。石化能源目前为止还是全球的绝对主流能源。水电、光伏、风电、生物质,相对来说绿色、无污染。其中,水电要看地质水文条件,看天;生物质规模一直没搞起来;风电降成本的速度,目前看要慢于光伏。光伏发电,在新能源中,不仅率先实现了平价,而且后续还有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在日照条件好的地区,比如中东、印度等国家,光伏已经成为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降低,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光伏将逐步成为成本最低的发电方式。按照隆基总裁李振国的说法,10年内光伏的度电成本降下降到1美分以下。这个发电成本对其他发电方式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在能源使用上,在储能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电动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比如电动车,不再喝油了,直接喝电;手机等消费电子的电池容量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原本用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驱动的交通工具、工业设备,改成了用电力直接驱动。

设想一下,随着储能技术进步和电力成本的大幅下降,未来完全有可能人类大部分的动力直接用电驱动,煤炭、石油、天然气丧失了能源价值,成为纯粹的化工原料。这意味着中国一直担心的原油封锁,很可能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攻自破了。电动车产业中国和美国也搞的有声有色了,特斯拉MODEL3完全国产化的成本据说能降到20万以下,随着电动车成本不断降低,汽车都改用电之后,对原油的能源性需求将会出现历史性的萎缩。

据RENZ21(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统计,在目前全球发电量构成中,光伏发电占比截止2018年仅占2.4%,占比还非常小。

中国的情况也与此类似,2019年太阳能发电的占比也是在2%左右。

做投资的都知道成长空间的意义和价值。以前限制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发电成本的居高不下,各国光伏发电都要靠补贴活着,没有补贴高昂的发电成本直接就会导致电力销售出现问题。各国的补贴政策是经常会变的,受限于各国财力情况,受限于当地民众的政治诉求(环保、绿色发展)。过去的十多年中,光伏补贴的政策周期,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光伏也成了周期股,政策型的周期股,“抢装”、“路条”、“双反”等成为行业内的黑话。如今,随着全行业努力,光伏发电成本降到了3毛到6毛的区间(因光照条件、地价、融资成本差异等),这个发电成本可以跟火力发电同台竞技了。光伏发电逐步进入了“后补贴”时代,在补贴时代光伏的发展需要财政补贴支持,财政补贴力度跟各国财力密切相关,因此各国财政实力就成为限制光伏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光伏行业的总量的上限。这个上限是非常低的,毕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花大笔的钱长期去补贴一个高成本的发电方式,而且一补就是一二十年。

平价时代到来以后,意味着光伏可以靠自己的性价比去抢市场了,去完成对火力等发电方式的替代。最让人激动的是,光伏行业过去把成本降低了90%以上,但是降低成本的潜力显然还没有到头,光伏发电的成本预计还将继续下降。如果按照隆基李振国10年内度电成本下降到1美分的说法,这个发电成本几乎可以吊打其他各种发电方式,最关键光伏这么低的成本还是清洁能源、绿色能源。从这个角度看,煤炭、石油行业的前景是比较黯淡的。

电力市场空间足够庞大;光伏占比足够小(2%左右);成本还能持续降低,能获得对其他发电方式越来越强的竞争优势;平价之前,中国的光伏产业链获得了全球竞争力!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庞大的市场喷薄欲出!这意味广阔的全球市场等待我们去占领和开拓,且竞争对手基本上就在我们中国国内!

光伏行业将由之前补贴依赖路径下的政策性周期性行业,逐步转变成超级成长性行业!这是从投资角度,对光伏行业最重要的定性判断。如果投资于光伏,还看不到光伏行业将从周期性行业变成持续成长性行业的投资者,其实压根就没搞懂光伏。

三、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大幅优化,进入极佳投资区间

1、曾经噩梦一般的行业

前面说了光伏行业这么多好,但对很多光伏行业投资者来说,光伏行业发展史,简直是一部噩梦史。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一个个先驱成了先烈,不断倒下的龙头和城头不断变化的大王旗,让投资者战战兢兢、心有余悸。

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英利、汉能等等都成了过眼云烟。国内大批冲着光伏景气周期杀进去的企业,孚日股份现在的投资者可能已经不记得这家搞纺织以前还搞过太阳能,硅料龙头的通威在搞硅料以前主业是饲料。通威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修成正果的,成为硅料的最后的玩家之一。还有不少亏了一大笔钱逐步退出的,甚至殒命的呢。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了08年券商发的太阳能行业的研报,预测的发展路径和方向都对,光伏行业不断降低成本,降低对政策的依赖,最终实现平价,打开广阔发展空间。但具体过程和标的,离谱的一塌糊涂,最后的胜出者单晶那时候还没进入大众视野呢。

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大行业中,你投资的标的最终能活下来了吗?能成为最后的王者吗?

就像汽车和飞机以前都曾经是好行业,快速发展,美国曾经有几百家汽车制造公司和飞机制造公司。但从投资的角度的,最后大部分都灰飞烟灭了,如果你没买到福特、通用,没买到波音、洛马,很可能血本无归。

好的行业,和好的公司,是两码事儿。对投资者来说,好的行业,蓬勃发展的行业,和你获得收益关系不大,有可能你的公司就是一将功成里的“万骨”;对投资者来说,好的公司,更重要,好的公司在竞争中获胜,获得了更大市场,赚了更多的钱,股价上涨了,才有意义和价值。


太阳能行业,之前首富都短暂出了好几个,可惜都是昙花一现,甚至都没来得及让人记住。行业兴衰起伏,企业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于几点:

一是行业技术变化很快,技术的快速变化导致前面完成投资的企业面对新出现的技术,老产能和投资迅速成为沉没成本,折旧没收回就已经成为落后产能要退出生产,难以转身;

二是,政策周期和补贴周期,导致需求曲线和产能曲线波动极大,二者的不匹配导致企业在需求、现金流、融资、库存、生产上面临巨大的挑战,这种错配让企业的经营处于极为凶险的外部环境当中,每次重大决策都像玩轮盘赌,赌错一次就万劫不复;

三是,行业阶段性暴利导致外部竞争者虎视眈眈,不断有能搞到更大资金的新玩家搞了新技术后入局,新玩家入局往往意味着残酷的搏杀。

几种因素结合,导致先驱们一不小心就成了先烈。

2、中长期极佳的投资窗口逐步开启

光伏行业曾经不是一个好行业,现在也难言算是好行业,但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和竞争格局的优化,在逐步变成一个好的行业。

就像水泥行业,很多人说烂,以前是和煤炭、钢铁混迹在一块的。但随着竞争格局优化,海螺水泥涨得让以周期股眼光看它的人目瞪口呆。

光伏行业也是一样,以后很可能会让很多人目瞪口呆。

首先,随着平价时代到来,光伏逐步摆脱了对补贴的依赖。这意味着需求变成了稳定增长型的,而不是政策导向型的,间歇性释放。光伏企业在需求、生产、供给等方面有了较为明确而稳定的预期,在生产经营上的挑战大幅降低了。企业可以较为有序的扩张和发展。

其次,技术变化的速度大幅下降了。技术进步,对人类来说,是好事儿,大好事儿,意味着效率的大幅提高,意味着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普及。但对企业来说,过快的技术进步,很多时候是毁灭性的打击。比如,一条生产线,你投了10个亿进去,预计5年能收回投资。现在刚做了2年,别人新技术出来了。投了一笔资金进去,你的产能成了落后产能。眼前就两条路,要么再融一笔资金,接着上新技术新产能,要么认亏出局。之前京东方就面临这样的困境,生产线还没收回成本就得再上新生产线了,成了A股融资王。这种情况下,一旦融资不畅,企业就容易挂掉。单晶替代多晶,就是这么回事儿。多晶路线的,几乎要被团灭了。从目前光伏行业来说,还有几种不同的技术仍然在争论中,异质结有人在搞,说效率可以提高一些。单晶内部,166, 180, 210也在争论。但整体上来说,现在活下来的,体质已经比较强壮了,平价以后技术进步的速度在降低,留给巨头们腾挪的空间在加大。对单个企业来说,发展过程中的容错率在提升。

再次,光伏各个环节竞争格局都大幅优化了。光伏行业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壁垒,不再是搞笔钱进去上了产能就能赚钱了。外部玩家看前辈们冲进光伏行业后一次次被割韭菜血本无归,冲动也少了很多。整体上的竞争格局,相比以前大幅优化了。硅料,通威;硅片,隆基和中环;设备,连城数控和晶盛机电。寡头、双寡头或者一家领先其余跟随的格局之下,大家基本上就和气生财了,价格战的意愿和价格战的烈度以后都会降低。无数行业的发展史证明,一旦形成壁垒,竞争格局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变强,企业的生存环境会变好。光伏行业,也不会例外。

需求稳定增长,竞争格局优化,行业领先者逐步增强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投资的窗口已经开启了。

投资上,最佳的击球区,绝对不是百舸争流、群雄逐鹿的时候,而是寡头已经冉冉升起,露出王者气象的时候。过早入场,会压错宝;过晚入场,会被认为是投机于革命,不能享受革命丰厚的利润。既要有非常高的确定性,还要有一些市场分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预期差。

3、王者隆基

这么多年,光伏行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如果说从哪家公司上挣到钱的话,隆基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股价持续在创新高。

隆基的优秀,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战略上,基本无重大误判。

光伏这个行业,变化快,变化大。一个战略误判,就可能万劫不复。看隆基发展史,基本上,在事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隆基都没有犯过什么明显的错误。隆基的战略一直是清晰的,就是不断降低度电成本,尽快进入平价时代,基本上所有的布局都围绕着这个战略核心在推进。在别人都搞多晶的时候,隆基坚持搞单晶,显示了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前瞻性。

二是执行力和效率上,非常强。

有人问,猪肉股为啥牧原涨那么好,曾有资深基金经理说,他把所有养猪的公司的年报看了一遍,牧原股份的执行力和效率是最强的。在每一年的年报里,牧原给出的目标和计划,基本上都实现了。所以,他敢试着相信牧原管理层讲的话和公布的目标。在隆基身上,同样有极为罕见的执行力和效率,计划和方案一旦公布,就全力推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条件创造条件。为了让生产设备和未来的生产更匹配,投资了设备商连城数控,所以隆基单位产能的投资要比其他竞争对手低很多,并且生产设备预留了改造的接口和空间,一旦技术进步了进行设备改造即可,而不是推倒重来,让前期投资成为沉没成本。隆基有不少设备已经折旧折完了,但仍然可以使用并且在创造价值。

三是财务上的稳健和谨慎。

隆基股份目前的有息负债率,在10%左右,在光伏行业,甚至在整个制造业中,都属于非常低的。隆基股份内部一直在控制负债率,扩张要以能稳健生存下来为前提。光伏行业,很多企业死掉就是因为扩张激进,负债率太高了,外部环境一旦恶化就丧失了腾挪的空间,迅速就挂掉了。

外部人看起来,隆基这些年扩张一直非常凶猛。但是站在企业经营角度,隆基负债率其实一直控制的比较好,比光伏行业内很多公司都要好。扩张凶猛而财务稳健的重要原因是,战略误判少、少走弯路、效率高、无效产能和沉没成本少,这样就花了更少的钱和成本搞了更多的产能和扩张。

隆基应收账款占比,从15年高位的40%逐步降低到现在10%左右,说明在整个产业链里,隆基的议价能力和控制力越来越强了。

四是产业链的战略性布局和整合。

隆基在整个光伏行业的布局,非常有前瞻性和远见。从硅片,到电池片、组件、电站、上游设备,形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培育上游设备商,培育金刚线厂商,布局下游电站做示范推广单晶,布局海外销售体系,每个阶段的布局都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产业链布局、培育、整合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都可圈可点。隆基是奔着全球光伏一体化龙头的目标而去的。

从概率上来说,隆基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光伏行业在全球攻城略地的最大赢家的。

总结:

光伏行业,中国实现了屌丝逆袭,从来料加工干成了行业霸主。这既是中国产业逆袭史,也是行业内无数人沉浮史,波澜壮阔。

站在平价时代的新起点上,光伏行业即将由依赖补贴的政策性周期性行业,变成稳定增长的成长性行业。巨大的成长空间,已经缓缓打开。

大幅优化的竞争格局、逐渐加深的行业壁垒,技术进步的逐步放缓,将导致较好的投资机会。

电力能源市场,是一个规模足够大的超级市场,经过残酷“养蛊式”竞争培养出来的中国光伏巨头的竞争力,在可见的时间内足以碾压其他国家。隆基,有望成为全球性光伏龙头。如果能维持10年高速增长,万亿市值是可期待的。


原标题:万亿级光伏行业巨头在路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