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里,数据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可在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太阳能公司)信息技术部IT主管吕彬看来,数据是会“说话”的机器语言。1月底,记者换上防尘服、鞋套、帽子,走进位于邢台市开发区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光伏组件数字化车间,只见从上料到串焊、叠层、检测、层压,再到

首页 > 光伏组件 > 单晶组件 > 企业 > 正文

探访|晶澳:这里的数据会“说话”

2020-02-07 09:21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在普通人眼里,数据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可在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太阳能公司)信息技术部IT主管吕彬看来,数据是会“说话”的机器语言。

1月底,记者换上防尘服、鞋套、帽子,走进位于邢台市开发区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光伏组件数字化车间,只见从上料到串焊、叠层、检测、层压,再到最后的模拟测试环节,每道工序都有“电子眼”伴随。

“这些电子眼是实时采集数据的传感器。”指着一台银白色的光伏组件层压设备,吕彬举例说,“你看,这里的腔体压力多大,时间多长,温度多少,每一个细微参数变化,都通过传感器上传到数据库,为我们未来进一步改进工艺方案、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撑。”

光伏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兴产业,技术精度要求高,劳动力需求量大。

多年前,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晶澳太阳能公司开始建设光伏组件数字化车间,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开发等环节,争做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

作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吕彬应聘来到公司新成立的信息技术部,负责公司数字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与一个个数据打交道。

在晶澳太阳能公司,物料有物料码,串焊有串焊码,叠层有叠层码,数据可以说无处不在,与产品同步生产,同步完善。

“我们不仅是数据的搬运工,还要做数据的分析师。”吕彬说,数据收集只是数字化的基础,目的是通过智能化分析,发掘信息的价值。

EL(电致发光)检测是光伏发电产品下线前一道关键工序。过去,要先用红外检测设备获取图像,再靠人工判定是否存在缺陷,很难避免产生人工判定有疏漏的情况。

如今,困扰多年的检测问题终于有望解决了,答案就在光伏组件数字化车间4线、5线试验应用的自动识别系统上。

“不用人看,智能化系统自动判别是否存在虚焊等问题,判定更精准。”吕彬说,这一系统试验完成后,即将在数字化车间全面推开。

数字化转型中,除了与国内互联网公司密切合作,晶澳太阳能公司自身也在不断摸索。

曾经,他们想对光伏发电产品按照不同功率进行自动分类装箱,可是咨询了国内一些信息服务商和分选机制造厂商,都说出错风险大,目前做不到。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创新建立了一种实时介入查错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提高了装箱效率。

与信息对话,与数字共舞。在光伏发电行业干了十多年的晶澳太阳能公司总经理助理许光,对数字化带来的新变化深有感触。

“几乎所有工序都由机器自动完成,人工只起辅助作用。”许光表示,过去一个年产能500兆瓦的产线,需要招两三千名工人,如今,产能提高至8倍,工人数量只要原来的二分之一。过去,培训一个新手上岗作业要花1到3个月,现在只要3到5天。

机器代替人,数据代替经验,生产更精细,质量更稳定。如今,晶澳太阳能公司量产的光伏发电产品平均功率已由300多瓦提高到400多瓦,正式跨入“4.0时代”。

许光表示,新的一年,他们还将把数字化改造拓展到仓储、物流等环节,形成闭环产业链,更好地发挥数据的价值。(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


原标题:探访|河北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奖亮点:这里的数据会“说话”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